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余村:从自然的绿水青山到文明的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17-12-13 11:28:58 来源: 湖州日报 李华

  (原标题:青山不老绿水长)

  余村,山逶迤,水晶莹。

  12月12日清晨,一缕缕冬日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向村庄,唤醒勃勃生机:村口,顾万荣骑着电动三轮车,将收集来的厨余垃圾运往处理中心;村道旁,周夏斌整理完庭院,马不停蹄地将家门口的包干区清理干净;银杏树下,来自上海的游客陈美秀挽着老伴的手闲庭散步,享受着悠然的乡村早晨……

  这样和谐的景象,已成了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的常态。近年来,余村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环境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生活越来越和谐。

  就在上个月,余村喜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说, 12年来,余村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余村村民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逐绿而行成习惯

  日头渐升,余村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村民潘熙财在自家新建的民宿里忙碌着,准备把污水管网设置好。“治水是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老潘说,为了保护余村溪,全体村民都尽心尽职。不往溪里排一点污水、丢一点垃圾,已成了大家的共识。

  走在村中,只见宽阔整洁的村道两旁,农家小院、别墅洋房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忙了一上午, 60多岁的顾万荣将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料带回村里,洒在村口的花田里。“在我们村里,你肯定找不到乱扔的垃圾。”他自豪地说,去年7月,余村已在全县率先启动“垃圾不落地”工作。

  村道正中,一棵古银杏树葳蕤生光,老人们在树下或喝茶聊天,或吹口琴拉二胡,一派悠闲。为了将这棵古银杏树保护起来,村里在修路时特意选择了避让。

  ……

  绿,是余村的底色,也是余村人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十多年来,参与村里定期开展的“美村庄、靓家园”义务劳动,成了许多村民的一个习惯,大家共同用自己的双手扮美绿水青山、守护美丽家园。

  “现在,生态的因子已经渗入到我们余村人的血液当中。”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委主任李辉说,许多事已经变“村里要求做”为“村民主动做”,村里各种规定也变成了村民每天的自觉行为。

  余村还把“绿”从村庄延伸到了家庭,围绕“院有‘花’香、室有‘书’香、人有‘酿’香、户有‘溢’香”的目标,鼓励家家户户创建“美丽家庭”。到目前为止,全村已有71户家庭成为了“美丽家庭”。

  天蓝、水清、地净,余村一步步向前迈进。

  俯瞰余村,一片绿意。

  移风易俗变常态

  中午时分,余村迎来了繁忙与热闹。

  周家的民宿里,一拨预定好房间的上海客人放好行李,正准备出门游玩。“大家出门最好带上一个垃圾袋,我们村里白天见不到垃圾桶的。你们把喝完的饮料瓶等垃圾统一放在塑料袋里,带回来我帮你们处理。”周夏斌放下手边的工作,赶紧提醒客人。

  等到所有的客人都办好了入住,周夏斌走出民宿,在家门口的村主干道上来回“巡视”。没有发现随手丢弃的垃圾,他才回家吃午饭。

  在余村,保洁员只有10多人,但像周夏斌这样的义务环保员却有1000多人。“以前村里聘过环保志愿者,但现在村里人人都是志愿者。”老村支书胡加仁笑着说,每天接待大量访客的余村,依然能保持村容整洁,靠的就是这些没有红袖章、黄马甲的义务环保员。

  下午两点多,喧闹了一中午的郊外郊余家民宿安静了下来。后墙根,老板娘贺友莲熟练地把垃圾分类打包好,投进不同的垃圾桶,“怎么分类以前真不懂,后来在村里上了课,自己还去网上查过,慢慢就学会了。”

  和周夏斌、贺友莲一样,改变旧的陋习,养成新的绿色行为习惯,成了余村人的一种自觉。

  禁放烟花爆竹、红白喜事酒席减负、文明饲养家禽家畜、文明餐桌……记者在日前出台的《余村精神文明建设具体举措》上看到,这些举措特别注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突出落小、落细、落实。

  处处环保、人人参与,文明在余村成了常态,不仅改变着村里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来余村的人。

  陈美秀和老伴在余村住了3天,就养成了随身携带塑料袋放垃圾的习惯。“一点也不麻烦,我要把这个习惯保持下去。”她说,刚到余村时就因为随手扔了一张餐巾纸被村里小朋友教育过,当时红了脸却也记住了余村的规矩。

  一滴滴微小的水珠,正在余村汇聚成绿色生活的大潮。 

  余村民宿

  乡风文明美生活

  傍晚时分,余村进入了“夜文化”的模式。

  在村文化广场上,舞龙队和腰鼓队的队员们又开始了集中训练。“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也得跟上。”舞龙队队员管雄峰说,舞龙队成立的时候,他正在郑州做凉席生意,从亲友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打电话回村里,希望能参加。

  为打造余村人的“精神家园”,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组建了腰鼓、扇子舞、排舞、门球等十余个文体团队,每年年前还要举办热热闹闹的“村晚”。

  63岁的王月仙从村妇女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成了村里文化生活的带头人。每天晚上,她都要和姐妹们在村里的文化舞台上排练腰鼓表演、跳扇子舞。她向记者介绍,以前白天上班、晚上打牌是一些村民的常态,自从村里的文化生活丰富后,大家空闲了就散散步、跳跳舞、打打球,没人玩牌了,邻里纠纷也少了。

  近年来,余村每年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评选表彰身边好人与新乡贤。

  美娣是敬业奉献“明星”,她在村保洁员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把汗水挥洒在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把清洁美丽的村庄环境留给了大家;周洪法是助人为乐“明星”,他免费为村民修理家电、钟表,给大家拍生活照、证件照,还时常义务接送老人……

  为了更好地弘扬好风尚,余村还特地把这些好人好事放在了村史馆里,供人学习。“曾记得有多少次,在银杏树下,爷爷讲那过去的事……绿水青山,述说了今天的来之不易,祥和余村,诠释了新世纪的真谛,万家灯火,幸福家园……”这曲名为《幸福余村》的村歌,道出了余村人的幸福心声。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标签:余村 绿色发展编辑:吴丽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