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半路出家的德清匠人 铁了心要烧德清窑

发布时间:2017-06-10 07:21:4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6月1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王福田 沈莺虹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而瓷器的发源地就在东苕溪流域的德清县一带。解放初期,由于考古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陶瓷史》中,对德清窑的定义是“仅存在于东晋到南朝,历时100多年。”

  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考古学家们发现德清窑不单历史悠久,而且传承有序,自成体系。现在存世的德清窑陶瓷残器较多,成器很少。如何让德清陶瓷重新“笑傲江湖”?

  今年48岁的冯铁海正在解答着这道难题。他说:“德清瓷器已经成为德清的骄傲,我作为德清人,让古老的瓷器重新焕发光彩,责无旁贷!”

  沉醉在陶瓷碎片中

  在德清县武康街道对河口村沈中坞自然村的庄村畈路口,有一个写着“六一古寺1300米”的路牌。循着小路往山坳走,红顶黄墙的“六一古寺”下面有个规模不大的池塘和院落,院落大门上书写着“德清窑”。这里就是冯铁海秘密钻研陶瓷技艺、拉坯烧制德清窑陶瓷的地方。

  500多平方米的院落里,到处是陶瓷碎片,外行人根本分不清是那个年代的。走进工作室,环绕墙壁的层层木架上,摆满了各个时期的德清窑陶瓷碎片。茶几上摆放着德清各类志书和陶瓷类书刊。

  “近年来,武康城东、城西都在大规模建设,以前的村子都被拆迁,陆陆续续变成一个个小区,我几乎每天都到这些工地上转悠,这些瓷片都是捡来的。”冯铁海指着一件晋代的德清窑油灯残件说:“这个瓷片是在清河桥北、乌回山南,一个河道疏通工程工地上捡到的。”

  在十多年的业余时间里,冯铁海已经捡了五万多件(片)陶瓷碎片。每片经过清洗后,都标注上捡拾的地点,他说:“有些残件上淤泥非常难洗,坐在河埠头洗了半天,累得腰酸背痛,才把纹饰和文字显现出来。”

  为追求辞去工作

  冯铁海的家就在对河口村,童年时常与小伙伴在水库边用散落的瓷片打水漂。对陶瓷情有独钟的他,自幼就收藏了花瓶、酒瓶,碟碗、茶具等各类陶瓷器物。在德华集团工作的16年中,他经常在武康、洛舍之间往返,对遍布于洛舍山坡田野的古窑址了如指掌,更触发了他要动手做瓷的念头。

  2008年4月,在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共同召开的“瓷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确认: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的商周时期窑区,无论是从生产时间、窑址规模,还是窑址产品种类、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已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德清地区是商周时期的制瓷中心,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这个消息一下点燃了冯铁海的“制瓷情结”。于是,他辞职回到家乡专门学习德清瓷制作。

  “尽管我是个半路出家的瓷匠,但我不忘童年爱瓷的初心。”冯铁海说:多年来,通过向古人流传的作品、向名家的专著、向老工匠学习,他的作品已经在省内小有名气,两次参加了“浙窑”作品展,均获二等奖,展出的作品被观众当场订购。

  坚定走自己的路

  冯铁海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到各个工地捡拾陶瓷碎片,就是去寻找适合烧瓷的泥土,足迹踏遍德清境内的山坡荒地。遇到雨雪恶劣天气,他就呆在瓷片堆中不停翻看,与古人对话、寻找灵感。

  常言道:十窑九不成。烧陶瓷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烧钱。冯铁海说,他每个月都要烧一炉窑,花费很多。如果按照烧一炉柴窑的成本3万元计算,近年来,仅在烧窑上就投入了100多万元。

  冯铁海说:“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回忆8年前初次接触陶瓷制作,没有技术,资金不足,缺乏资深的老师,那是最烦闷的阶段。”经过这些年的摸索,他结交了许多名师益友,特别是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的很多老师学生,经常来这里交流制作,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让他从实践上掌握了不同瓷器的烧制过程。

  在冯铁海的工作室里,除了卧室和卫生间,其余的空间都被各种碎片和成品塞得满满当当。他说,德清窑烧出的瓷器钟灵毓秀,历经风霜,在历史文化长河中散发着绚烂的光彩。作为德清人,他铁了心要用德清土、德清釉,把各个时期德清窑有代表性的作品烧出来,真正成为德清窑的文化传承人。

  很多朋友问他,一个人天天在山里待着不寂寞吗?他回答,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还怕寂寞吗?内心宁静,才是最佳的状态,也是最好的生活。

标签:德清窑 烧瓷器编辑:朱彦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