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您当前的位置 :湖州频道 > 生活 > 教育卫生 正文

十一中 从补习学校到浙北名校的蜕变

发布时间: 2017-02-04 18:36:46 来源: 浙江在线 孟琳

  浙江在线-湖州频道2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孟琳)风雨砥砺,弦歌不辍。百年前,彼时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湖州主要商业街区衣裳街内,一所百年老校诞生,它就是湖州市第十一中学的前身——三余学社。

  衣裳街度过峥嵘岁月

  1919年,学校初创时为业余补习教育性质,是由湖州三一社会堂主办的教会学校,全校只有一个全日制班级,几间低窄的民房改成教室,取名“三余学社”,源自东汉董遇言:“为学当以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

  飘摇岁月中,学校历经多年沉浮变迁。抗战期间一度停办,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学校随即复校。1946年,学校由原衣裳街旧址迁往租用的南街13号民房为过渡新址。1949年,时任校长丁立勇以募捐和借款等方式在状元坊购地四亩,即南街现校址的一部分,建了十余间平房作为新校舍。期间学校多次易名,直至1970年,改为“湖州市第一中学”。2002年,初高中分离,初中部留在原址定名为湖州市第十一中学。

  车水马龙间传出琅琅读书声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1986年,两座四层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一座名为“育英楼”,另一座唤作“育才楼”。1998年,又建成教学综合大楼“育德楼”。几十年来,数不尽的英才从这三幢楼里走出,也有道不尽的回忆在这三幢楼间萦绕。

  三幢教学楼

  “育英楼”“育才楼”两幢教学楼因年代久远多次修缮,而今又在原地拆除重建,但仍沿用旧名。

  老育英楼

  华伟老师是湖州十一中目前教龄最长的老师之一,对于学校校舍的变迁,她最有发言权。

  1982年,21岁的华伟从湖州师院外语系毕业后被分配至当时的湖州一中当英语老师。两幢木结构的教学楼,后面是一幢平房,当时校门朝南,一扇大铁门隔离了校内的琅琅读书声与校外的车水马龙。

  “那时候的教学条件可比现在差太多了,学生的考卷都是老师自己手写,再在蜡纸上刻下来刷油墨。上课,单词写在小黑板上,每节课都得拎着好几块小黑板去上课。”华伟老师回忆,35年教书生涯下来,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更加超前,那份在十一中教书带来的幸福感一直没有变。

  “每当我经过母校总要驻足观望,哪怕是在公交车上也要对母校行个‘注目礼’。”陈幼荣老师也在湖州十一中工作过18年,如今已经退休14年,她直言对母校的关注没有丝毫衰减,一些有趣、难忘的往事时不时浮现脑海。

  1985年8月底,陈老师刚从重庆的一所中学来到湖州十一中工作。因为初来湖州语言不通,闹过不少笑话。那天上午,收好学生的代管费后,她便准备组织同学们打扫教室。来到总务处,找到发放卫生用具的王老师,却得到回答:“五百年再来。”陈老师摸不着头脑,反复琢磨这句话的意思,依旧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向同事们请教才明白,这个“五百年”就是“下午”的意思。

  尽管闹了这些笑话,陈老师当时有点难为情,后来发现同事同学非常友善,学校包容力强,她也就早把这些化解为了“笑话”。

  作为语文老师,陈幼荣给学生印象是一幅端庄典雅的模样,不急不躁,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学生们时常回忆说,陈老师的课后作业必然包含一篇钢笔字帖。她时常念叨:“学生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将终身受益。”她要求学生长期坚持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习字本上练习钢笔楷书,而她每天批改书法作业,谁的字有进步,谁字写潦草了都一一批注,从不落下一篇,每学期结束还让学生写《学习书法心得》。虽是一件小事,至今学生们都深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获益颇丰。

  课堂就是舞台,陈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尝试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她说到现在还记得十几年前带着学生一起改编并且演出过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张浩正同学扮演的皇帝形象,徐婵君同学扮演小女孩,那一幕幕仍历历在目。

  “三余”文化搭建学生个性成长舞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学校教学改革取得成果,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讲座,组织“潮音文学社”,建立了家庭电工、制图、书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外兴趣小组,当时这一教学改革一度引领了潮流。

  文艺演出

  1989年,王珏是当时初中班级里能歌善舞的文艺委员。时光流转,王珏至今仍记得初中每次文艺演出编排节目的点滴,在学校风雨操场练习高低杠,拎着饭盒去食堂打饭,下课后在教学楼前的花坛边和女生低声细语。只是没想到时隔数年,王珏再次与母校久别重逢。1997年,王珏从浙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州十一中当音乐老师。角色互换,王珏至今仍对这所陪伴她成长、工作的学校心存感恩。

  学校运动会

  自创校至今,“三余”文化之魂代代相传,“岁余日余时余三余学子勤学唯惜寸阴,传道授业解惑百年师表倾心育我英才”成为学校百年文化的写照。而以“三好五会”为目标的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也在近几年学校的提升发展中全面铺开。

  社团活动

  学校精心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个性成长的舞台。华尔兹、书画社、手工社、烘焙社、科技社等20余个社团精彩纷呈,通过抓实德育、教学、心理健康、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让学生的品行习惯、知识眼界、学习能力、身心素质都得到良好发展,每年均有数以百计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奖。

  【历史沿革】

  湖州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19年,前身是三一会堂(属教会学校)。

  1932年正式定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余初级商业学校,附设商业夜校,校址在衣裳街三一会堂内。

  1941年12月学校改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一初中学生补习学校。

  1943年搬迁至南街,同时在省教育厅立案,承认学历。

  1946年成立董事会,董事长为陈勤士(陈英士之兄),聘丁立勇为校长。

  1953年经嘉兴地区专署文教处批准,改为湖州市私立三余初级中学。

  1956年春改为公立,校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三初级中学。

  翌年,改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一初级中学,是社会公认的浙北名校。

  1963年被省教育厅指定为新教材试点学校。

  1970年秋改为完全中学建制,定名为湖州市第一中学。

标签: 百年名校 十一中 衣裳街 编辑: 朱彦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