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马晓晖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国家新型城镇化地方实践的织里样本

发布时间:2018-09-19 16:55:32 来源: 求是网 马晓晖

  织里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改革开放40年来,这个太湖边上的小集镇,一跃成为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地区生产总值203亿元的小城市。织里镇始终聚焦“产、城、人”三个核心因素,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和自身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观察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地方实践的微缩样本。

  夯实产业之基

  城镇发展的基础在于产业。有了产业带动,城镇才有发展的动力源。历史上织里就因织造业而闻名,史料中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改革开放以后,乘着建立织里经济开放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政策东风,织里人发扬拼搏创新精神,靠着“一根扁担两个包,走南闯北到处跑”的执着,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牢牢抓住“童装”这一产业,为织里发展找准了支撑。从“童装第一人”吴小章身上的“全靠一股闯劲”到“生产在一家一户,规模在千家万户”的“织里童装”品牌在全国市场叫响、占据国内童装市场50%的份额,织里在改革开放中以童装为支柱产业,拉开了由“镇”到“城”转变的序幕。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八八战略”,再一次提供了变革的历史机遇。织里人充分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着力解决产业层次不高、低小散乱的问题,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东尼电子为例,从“纺羊毛线”到“纺电子线”,从“制造”到“智造”,东尼电子实现了由年产120万件的羊毛衫厂到电子信息产业上市企业的巨大转变。今天,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织里连续4年入围全国百强镇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总结经验,织里从穷乡僻壤到“中国童装之都”,从“三进三提”(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交易进街区,提质提效提品位)再到“新兴产业高地”的跨越,关键就在于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政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相统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紧紧依托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城市建设提供动力,开创了“产”与“城”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汇聚融合之力

  产业发展在带动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的集聚。织里镇新居民登记数量由2003年的4.9万余人,逐步扩张至2017年的35万人,连同本地居民,共同构成了45万人口的特大镇。在发展过程中,织里镇也遇到过“瓶颈”: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等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是如何解决新老织里人深度融合的问题迫在眉睫。织里人做了两件事。一是在“硬件”上迅速拉开城市框架。织里按照“中国国际童装之都、太湖南岸工贸新城”的布局,积极推进城镇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湖织大道、吴兴大道等“七纵七横”交通路网全面铺开,织东、织西两大商圈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较改革开放之初扩大了49倍,一座多姿多彩、魅力十足的宜居宜业品质新城已经展开。二是在“软件”上促进新老织里人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文化“助推器”“黏合剂”的作用,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强文化认同。从2016年“织里·知礼”品牌建设启动开始,现已累计开展文体活动300多场,挖掘先进典型224人。来自广西苍梧的李伟标是首届“五星”知礼人的获奖者,作为新织里人,他参与企业多个技改项目,为降低能耗作出了贡献,而他也表示“在这里创业生活感到很有归属感”。“平安大姐”工作室是由新居民组成的社会公益组织典型代表之一。发起人徐维丽是河南人,2015年她联合来自9个省16个地区的24名“老板娘”成立了“平安大姐”工作室。两年多来,她们总共为新居民朋友调解各类纠纷358起,其中成功解决279起,探索了“以新调新、以新助新”的融合发展新思路。

  如今的织里,既有现代服务业各种业态蓬勃发展的都市气息,也有集田园风光、文化民俗、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更有新老织里人身份价值认同感增强、感情相通相融的和谐环境。我们深深体会到,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软”“硬”兼施,才能真正让人们在此兴业、以此为家。

  锻造发展之魂

  在实现温饱与致富的目标之后,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的品质又有了更高的需求。如何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培育锻造有利于织里长期向好发展的根本力量,成为新时代摆在织里面前的重大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织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织里镇日均产生垃圾500吨左右,高峰期更是接近700吨,“垃圾围城”成为老大难问题。东盛社区是有着3.5万人口、2267家经营户的大型社区,也是织里镇落实“四全工作法”(力量全线下沉、建好全科网格、加强全程监管、推动全员参与)的试点社区。东盛社区广泛发动沿街经营户进行卫生包干,并根据店内环境、门口卫生等状况实行一周一评,对“笑脸”门店给予收费减免优惠,有效调动了各个主体的积极性,消除了脏乱差。

  织里秉持人是最核心、最关键因素的理念,“引进、留下”人才两手抓。一方面通过与高校开展对口交流合作,全面推动定向引才;举办童装设计大赛,吸引优秀设计师。李璇是第二届“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金奖得主,“选择在获奖地办企业,正是看中了织里的整体环境”。目前,有技术、有资金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成为了织里新一轮创业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通过人力资源产业园平台和地校合作项目,订单式、多维度培育符合织里产业导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把本地优秀的全产业链人才留下来。为了让引进、留下的人更安心、更舒心,2013年织里投资3000万元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入驻部门23个,承接市、区下放事权331项,日均办理1280余项,完善的办事项目和便捷的办事流程在全国乡镇遥遥领先。2017年又进一步推进“最多跑一次”“零上门”改革。原先需要市区两级审批的事项,现在大部分在镇里甚至手机上操作就可以即时办结。同时,推广新居民“积分入学”政策,保障每一名适龄学生都能上学、上好学;推行就医异地结算制度,新居民在定点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可即时报销;设定房屋最高限价,让新居民在织里能买得起房、安得下家。

  回顾织里由“镇”到“城”的变迁之路,更能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深刻内涵。城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而高水平推进城镇化归根到底也要依靠人的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作为城镇化建设的灵魂与主线,处理好人与产业、人与城市的关系,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城市宜居、群众满意的多赢,正是织里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 

标签:马晓晖 署名文章 织里 城镇化编辑:徐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