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故宫“看门人”单霁翔湖州开讲 分享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23 09:44: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朱彦超 通讯员 谈铮渭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彦超 通讯员 谈铮渭再过两年,我们的故宫博物院就要600岁了。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每年都要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将近1600万名观众们的欣赏,赞叹!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故宫最近似乎有点不一样了,售票处门口长长的队伍消失了,开放的区域变多了,就连故宫周边也变得越来越有特色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人。

  单霁翔通讯员罗淑艺摄

  6月22日晚,湖州师范学院大礼堂里座无虚席,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做客胡瑗大讲堂,与在座的1400多名听众分享了他与故宫的故事。

  朴素的白衬衫与西裤,一双老北京布鞋,没有座椅,没有茶杯,只有一位幕后助手配合他翻阅ppt。就这样,单霁翔开始了以《匠者仁心,故宫博物院的追求与梦想》为题的演说。

  台下座无虚席通讯员罗淑艺摄

  一上来,单霁翔便纠正了一个常常被公众号误传的信息:他并没有在5个月的工作时间里踏破20双布鞋,只不过是有过一次性买了20双布鞋的经历。接下来,自称为故宫“看门人”的他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几百张图片,回顾了几代故宫人的艰苦奋斗和近年的一些发展举措,幽默生动地阐述了他们方便游客观众的项项举措,修复保护文物的种种努力,以及开发创意周边的个个点子等等。在他的口中,保护一个收藏了180万件文物的博物院竟然变得如此轻松诙谐,同时又不失使命感。

  充满创意的文化产品

  2012年,在单霁翔上任那一年,故宫年参观人次首次突破1500万。他看着一张单日游客18万的照片,忧心忡忡。

  他决定限流!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想法。“2008年,故宫曾实行过限流,第一天就差点出了事。那天下午两点,售票窗口关闭后,几百名游客疯狂地敲打窗户,公安机关马上通知故宫开门,票没卖,就把人全放进去了。后来,再没人提限流的事儿。”单霁翔说道,2015年6月13日,故宫正式实行每天8万人限流参观。但是这次情况与往常不同,单霁翔决不打无准备之仗,他做了两件事。

  限流之后,端门广场十分整洁

  一是提前一年开始宣传,限流当天用大屏幕滚动更新余票数量,即使余票售完,仍提供全天预约服务。二是把售票口搬到了端门广场,开设了32个售票口,这让故宫成了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之前,售票口前动辄几千人排几百米长队买票,以后一两个小时才买到票的情况已成为历史,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游客5分钟内买上票。”单霁翔自信满满地说道。

  单霁翔对故宫中的文物修复工作十分重视,他认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尊严的。他力推《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因为正是有着这群默默无闻、年复一年修文物的匠人,更多的文物才得以被修复重新与世人见面。

  高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单霁翔在讲台上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修西洋钟表的王津,是我们故宫里的‘男神’。有一天他跑来跟我说要去趟美国,说获得了一个国际电影节的白金奖。我说你演什么了?他说我什么都没演啊!”王津确实没有演过谁,他只是在镜头前展示了自己,这也是大家对他职业精神的肯定,对工匠精神的尊重!

  每讲到高潮部分,台下总会迸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单霁翔的演讲给台下的听众带来的不仅是有趣的文物故事,更是一位中华传统文化守望者的文化自信。演说的最后,他说道:“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有多么宏伟,有多少珍贵的展品,关键是为社会奉献了什么,观众从博物馆里感受到了什么。”自称为故宫博物院“看门人”的他坦言自己的“中国梦”就是经过努力,在两年之后,紫禁城600岁生日之时,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和“平安故宫”工程双双竣工,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标签:故宫 单霁翔 文物编辑:孟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