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一块钢铁的智能升级 永兴特钢智取绿色制造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8-01-11 18:34: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孟琳

  浙江在线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孟琳)1月9日一早,记者走进位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外面寒风凛凛,踏进企业,却被一股股工作热情包围。

  自去年4月,湖州市获批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打响中国制造、湖州制造的品牌,得靠我们的力量。”永兴特钢负责人高兴江告诉记者,厂里几乎人人都在关注着这件大事。

 

  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金属新材是湖州主攻的四个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如何提升发展质效,适应消费需求升级?高兴江坦言,有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省制造业百强企业、湖州“金牛”企业等诸多“光环”的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要为建设示范城市创经验、树样板。

  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智能“因子”、绿色“因子”在永兴特钢滋生。9日,刚和一波来自上海的意向客户洽谈完,永兴特种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部高级工程师王建勇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翻出了厚厚的项目材料。“我们从2015年开始筹备的项目,终于在去年有了突破性进展,过不了多久就能挂片测试了!”

  王建勇所说的重大项目是该公司总投资4亿多元的年产6万吨超超临界火电用高温材料技术改造项目。在火电领域,目前中国已建有全球最多的600℃超超临界电站锅炉,但其过热器和再热器用的奥氏体钢管均是采用国外开发和生产的材料。而永兴特种的超超临界火电用高温材料,最高耐受温度可达到630℃,具有高抗氧化性、高温持久性能,且生产价格更低。

  “耐受温度提升30℃,可以使燃煤效率提高3%-5%,也就是说,发1度电原来需要280克煤,现在只需240克煤就可以了,直接减少了用煤量和碳排放,发电过程更加清洁环保。”王建勇解释说,公司30余名科研人员,先后攻克了材料配方、高温持久试验、热加工、热处理等多个科研难题,对该材料做了1.2万个小时高温持久测试,其中仅测试费用就花了300多万元。据了解,该项目填补了国产超超临界火电用高温金属材料的空白,替代了进口,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也因此入选2017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3300万元的专项资金。

  “未来发展绿色经济是大势所趋,建设和推广智能工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所以未来企业前进的方向一定是绿色智造。”去年以来,高兴江不止一次这样对员工说。

  永兴特钢的厂区里,一座座厂房错落分布。西面角,一个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车间内,数百米长的一条全新的高品质不锈钢和特种合金管坯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上下摆动的大型机械臂、全自动的操控平台,让整条生产线都充满了智能化气息。“这是我们集合全球最先进的零配件配备的设备,可以说是国内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一条的生产线之一。”王建勇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2003年,永兴特钢就升级了轧钢线。公司总工程师杨辉给记者算了笔账,设备改进投产后,能耗大幅度降低、排放减少。生产线工人从原来的200人减少到130人。更重要的是,设备的更新换代,倒逼了操作工人的素质提升,无形中就是一次对企业血液的重塑提升。

  高兴江说,当前湖州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机遇期,作为企业,就是要借这一股东风高站位、快行动,取得行业绿色制造的话语权。

  【浙江新闻+】

  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中,湖州将“两山”理论融入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领域,在开展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来自湖州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7年,湖州发展质效更好。1-11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7.13亿元,同比增长8.4%,列全省第5。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3%和26.7%。1-11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14.72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居全省第2。

  产业结构更优。1-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9.6%和14.3%,占规上比重为30.1%、43.7%和26.3%,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8.6个、3.2个和1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八大高耗能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42.9%,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动能转换更快。1-11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666.9亿元,增长24.3%,产值率达36.5%;产值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5位。新增省级工业新产品备案1260项,备案数居全省第1。

  绿色智造更强。1-11月,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5%,居全省第3;淘汰整治2892家“低小散”企业(作坊),完成省下达目标的231%。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74.53亿元,同比增长23.7%,增幅居全省第1;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为93.04,排名全省第5位,增幅排名全省第2位;两化融合指数为77.43,其中工业应用指数达到46.02,居全省第1;全市新增上云企业4059家。

  

标签:升级 永兴 特钢编辑:孟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