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不可思议!他竟能在直径不到0.1毫米的毛发上刻字

发布时间:2017-12-30 15:27:07 来源: 浙江在线 邓小寒 李世超

  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邓小寒 记者 李世超)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0.08毫米,而一根汗毛的直径约只有0.03毫米,要在这样的纤丝毫发上雕刻,听来觉得不可思议,但吴兴区飞英街道米行街社区就有一位微雕大师能做到。

创作中的朱次元

  他叫朱次元,今年已经72岁,能控制刀尖比绣花针还细的神奇小刀,游走在头发丝上,雕琢出只有在显微镜下方能看得到的字画。

  走进朱次元的家中,一进门就看到微雕作品《古韵迎宾》大台屏,其中的五件惟妙惟肖的民族乐器尤其醒目。朱次元介绍说,这套发刻民族乐器是自己的代表作之一,由琵琶、二胡、三弦、月琴、阮咸五件作品组成,整组乐器最长仅5厘米,最短的4厘米。

微雕发刻民乐系列作品

  “这个作品肉眼无法直接欣赏,需要放大上百倍才能看到它的精彩。”在朱次元的帮助下,借助高倍显微镜下,记者清晰地看到每件乐器的第二、三根发丝琴弦上分别刻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

看作品需要借助放大镜

  “这些乐器我是从别人那里借了来,量好它的尺寸,然后缩小一百倍,画好图纸,再根据图纸做出来,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在头发丝琴弦上刻字。”朱次元一边讲述着这套发刻民族乐器的制作方法,一边在工作室演示道。“在毛发上刻字必须要在显微镜下,用刀头只有0.01毫米的小刀,非常小心地刻。”我们看到,创作中的朱次元,身体纹丝不动,若不细看他的刻刀,还以为他静坐在桌前。

朱次元在显微镜下雕刻

  说起现在的微雕,朱次元说,早前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木匠手艺,可当学会时他又不满足于木工活,到书店买了两本机械制图的书,开始自学起木模来。朱次元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南湖红船”说道:“这个就是我28岁时做的模型,这按照1:40的比例,现在看来都和崭新的一样。”

朱次元的得意之作“南湖红船”

  然而,进入微雕世界,仅仅只是因为一则新闻。

  年轻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报道民间艺人在大米上刻字,这引起了朱次元很大的兴趣。

  “我当时就想,搞微雕,我行不行呢?”朱次元说,没有老师,没有专业培训,一个人自己摸索着学习。他自制微雕工具,用绣花针磨出笔尖或刀口当刻笔,材料就选身边的有机玻璃或者石头。

朱次元自己制作的刻刀

  因为不懂微雕艺术,朱次元一动手竟选择了最难的一种类别——人物。他在雕刻古代帝王的立体头像时一次次挫败,这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了,没有天赋?”但朱次元没有泄气,改从最简单的微书练起。之后从印章到头发丝再到汗毛,越刻越小,不断挑战自己。

微雕《华夏溯源》

  30多年的不断雕琢,他创作的微雕作品《发刻民族乐器》《微刻历代帝像印章》《孙子兵法古兵器》《金刚经》《历代精品名石印章》等曾8次在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夺魁。

  2006年,朱次元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了“浙江省工艺大师”的称号。

微雕作品《中华魂》之《孙子兵法》古兵器

  目前,朱次元已经完成了微雕作品《中华魂》,这是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作为创作背景,展示中华民族起源、朝代更迭、礼仪文化的作品。作品前后跨过了三十多个春秋,融微雕、绘画、书法为一体,既有“细入毫发”的绝技,又有“巨纳乾坤”的创意。

  朱次元指着其中的十八件缩小百倍的古兵器说道:“光是这套古兵器的创作就花费了我三年时间。”枪该是怎样的造型,戟又是如何的构造,各种弧度怎么划分……朱次元通过不断地看兵书、看电视,甚至到展览馆兵器处丈量,才形成一整套古兵器图纸。

微雕茶壶系列作品

  更绝妙的是,这套古兵器里只有0.7毫米的兵器主杆上,刻有6000余字的《孙子兵法》全文,篇头刻有孙武画像,在充当弓弦的头发丝上还刻着“不战而曲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孙子名言。

  如今,朱次元还坚持每天微雕,“因为练得少了就会手生,我就雕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每天至少要雕8小时。”

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标签:不可思议 发上 刻字编辑:吴丽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