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黄彬彬:北大女孩当乡村CEO,星夜赶路向村而行
早上赶到镇上参加青年座谈会;中午在邱奶奶面馆吃顿午饭的功夫,接了两通电话远程沟通工作;下午在窑文化馆和团队开会,讨论修改策划方案,马不停蹄地实地查看“马蒂斯厨房”项目进度后,又接待了两拨看村的考察团;晚上主持团队的集体生日宴,庆祝窑里村整村运营2周年……这是采访当天,黄彬彬的一日行程安排。看似松弛的“进村上班”,忙碌成为常态。
作为湖州水漾窑里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1996年出生的福建漳州姑娘,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标签莫过于“北大”。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完成本硕学业后,她跑了20多个村庄,最终选择走进湖州南浔善琏镇的古老村落——窑里村,成为一名“整村运营”的入乡青年。
“选择在乡村工作,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她语气温柔却坚定,“北大的教育,让我们走出社会,不是去享受既得的优待,而是去解决更难的问题。”
黄彬彬刚刚获得第十三届“浙江青年五四奖章”,也是湖州2025年一季度“奋斗者”、全省唯一获得“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支持项目”的资助人员。荣誉背后,是日复一日“星夜兼程”的奔跑,一步步将青春与专业所学融入乡土中国的样本实践。
黄彬彬在窑里村。受访者供图
“这条路,你走的是对的!”
黄彬彬算是最早一批参与整村运营的“乡村CEO”。当得知入选“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候选人时,她在朋友圈写下:“这是一句跨越了三年,或者更远,跨越了六年的回答——‘这条路彬彬你走的是对的。’六年前硕士时,正式开启乡创的星夜赶路,频繁往返巴山与燕园之间,三年前硕士毕业,又继续更深入的向村之行。”
读研时,受到导师的鼓舞,黄彬彬到四川达州宣汉县大巴山深处的毕城村,参与了一场长达四年,时至今日仍在延续的“白马花田青年乡创”行动,在村庄里开展公益支教、改造整村景观。谈及在乡村的感受,她眼中闪烁着光芒,“在乡村的成长和收获,是在其他地方得不到的。”
2023年,五四青年节的前夜,她和团队几个人推着行李箱住进了窑里村,扎进这座拥有千年古窑文化的小村落,开启了“向村而行”的正式篇章。
对彬彬来说,乡村不是“诗意远方”的滤镜,而是成长的原点。在漳州乡村度过完整童年的她,形容如今在窑里的生活“是自己在向童年回奔”。
走进窑里村,老物件装饰的景观小品、独具创意的墙面设计随处可见;村口的窑文化馆成为孩子们的陶艺体验“课堂”;闲置的农房化身雕塑馆与艺术空间,吸引游客驻足观赏;10000平方米的窑里文化芳草地,举办过音乐会、露天电影、星空露营、风筝节等;三十多位村民历时两个多月“拼”出了一部“诗集”,更多青年艺术家在村里落脚……窑里正在被赋予一层层青年气息与艺术肌理,被越来越多人关注。
改造的马蒂斯厨房。受访者供图
青年共创,激活艺术乡村
最早提出“艺术乡建”概念的渠岩曾说,“乡村中的艺术”不是说把艺术的作品凭空放到乡村,而是根据乡村历史文脉和乡村的问题来创作作品,影响和改变当地乡村。
在黄彬彬看来,整村运营的核心是四件事:品牌、招商、引流、管理。再往下细分,是内容策划、服务执行、新媒体传播、商业谈判等等。主修文化产业管理的她深知“艺术乡村”不是空中楼阁,她组建起了一支全员90后的青年乡创队伍,在一次又一次的入户调研中梳理村庄文脉,用创意内容和品质服务盘活乡村资源,探索可持续的乡村运营模式。她声音甜美但充满理智:“光靠情怀是不够的,没人会在挣不到钱的地方留下来。”
入驻期间,她带领团队挖掘陶艺文化,梳理了整村旅游线路,以窑中浮云设计专属IP“窑里里”,撰写了窑里村歌,不断开发农家、民宿、咖啡馆、艺术家工作室等青年要素突出的新兴业态,国际化品牌乐高、麦琪萝丝乡村俱乐部首店纷纷扎根于此。“艺术乡村”的概念不再虚浮,而是生根发芽。
邱奶奶面馆改造工作营结营。受访者供图
黄彬彬不止在“做事”,也在“造势”。她以“青年吸引青年”的运营逻辑,带领团队发起了“艺术乡建·不止概念”青年乡创工作营、“乡村艺穗节”等系列青年乡创行动,承接教育部、北京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乡村振兴实践工作营项目,发起“窑里新村民共创计划”,吸引了上千名高校学子、艺术家等驻村观察。青创客们聚焦艺术研学、田园度假与乡居颐养,不断完善窑里的水岸乡村建设方案。
静默的窑里变成了能落地的“乡村造梦空间”,并以一种“青年节奏”,不断生长、更新,入选湖州市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逐步实现从文创IP、内容空间到产业生态的全链路跃升。
国际考察团来到窑里村。受访者供图
让后来者看到更多可能性
“让更多人去得了远方,也回得了家乡”,是这支青创团队的初心。新村民入乡、本村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他们带来的成效清晰可见。
“一个人运营不好一个村子。”黄彬彬说,“浙江青年五四奖章,属于我的团队,属于和村子一起成长的青年人。”
过去两年,她和团队通过“青年入乡、文产赋能”的整村运营股份制合作模式,创造出200多万元的农旅产值,带动窑里村成为浙江省第三批未来乡村(优秀等次)和金3A级景区村庄。
黄彬彬和团队以及部分“云村民”的合照,目前已有超千人注册成为“云村民”。受访者供图
在团队伙伴眼中,黄彬彬是情绪稳定的“主心骨”,温和且清醒,敢想敢做,从不摆架子,在会议上逐项拆解任务分工;村民们叫她“彬彬”,而不是“总经理”,因为早已把她当成“自己人”。
黄彬彬和运营团队,与村两委班子、村民一起开会讨论方案。受访者供图
扎根乡村,黄彬彬形容这是一种“自讨苦吃尝到甜”的状态。在乡村运营中会碰到各样的问题,她和团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凝聚力也在不断提升。她先后还获得了浙江省首届“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讲解员比赛十大金牌讲解员、浙江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农业经理人”赛项金奖、2024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省级10强等荣誉。
获得“浙江青年五四奖章”那天,在朋友圈写下:“愿永葆真诚与勇敢,文章气节少年人。”这是她的注脚,也是这群青年乡创者的注脚。栖于城乡之间,不执着于诗意表达,却笃信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一定存在于乡土之中。
谈及未来,她希望以窑里为起点,逐步打造更多特色村庄——一次次“进村”,摸清乡村振兴的路径,也为后来者趟出更平坦的路。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故事仍在书写,期待这群乡创青年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