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下有她最美的样子 长兴县中医院陶莉莉武汉战“疫”52天

发布时间:2020-07-01 09:22:2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丁珊 通讯员 史中正 张泽民
    编者按:“七一”前夕,省委授予在“两手硬、两战赢”工作第一线表现突出的69名同志“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们是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实际行动忠实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两手硬、两战赢”作出了积极贡献。浙江日报今起推出部分典型事迹,让我们一起学习先锋,为我省建设“重要窗口”作出新的贡献。

  浙江在线7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丁珊 通讯员 史中正 张泽民)端午节前夕,长兴县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陶莉莉来回穿梭于各病床前,一如往常般忙碌。此时,一个来自湖北的快递送到了她手上。

  快递寄来了湖北的感谢与敬意,里面是一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纪念章和荣誉证书等物品。荣誉证书上写道:“白衣执甲、支援湖北……是新时代‘最美逆行者’。”落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

  疫情发生后,38岁的陶莉莉跟随浙江支援武汉第二批医疗队抵达一线,在前方连续奋战52天。作为护士长的她,来回切换3种不同角色:技术过硬的业务骨干、护士们无微不至的大姐姐、病人床前嘘寒问暖的贴心人。

  “七一”前夕,省委授予在“两手硬、两战赢”工作第一线表现突出的69名同志“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陶莉莉名列其中。

  全心战“疫”的女汉子

  陶莉莉爱美。今年春节前,她将蓄了两年的头发烫成大波浪、染成亚麻色。但武汉战“疫”需全副武装,一丝裸露在外的头发都可能引发感染风险。出发武汉前,剪头发的任务落在了丈夫身上。在镜子前来来回回看上好几遍,她终于闭着眼睛做好心理准备:“剪吧!”

  陶莉莉的同事们自发组织欢迎仪式,迎接她平安回家。通讯员 吴拯 摄

  轻装上阵,为的是全身心对付病毒。1月28日,陶莉莉随队支援武汉,进入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重症病区,担任普通医疗五组的护理组长。

  作为组里的大姐姐,陶莉莉不仅做好自身防护,还照顾好小组里的4名成员。“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病毒乘虚而入。”

  “保护好自己,才能最大限度救治病人。”这是陶莉莉常挂在嘴边的话。进入隔离病房前,她会再三检查组员的防护措施是否做到位;下班时,她又反复提醒组员边脱防护装备边消毒洗手,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离开。

  防护做到位后,又有新困难。比如,戴上双层口罩、面罩后,防护服内雾气蒙蒙,陶莉莉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讨教方法,在大家的护目镜上涂上洗手液防止起雾。戴上3层手套后,护士在实施手臂桡动脉穿刺时摸不到病人的脉搏,她握着自己的手臂比划宽度,带领大家在休息时比照试练。

  在武汉的52天,每天面对的都是无声的战斗。有张自拍照,陶莉莉舍不得删:照片中的她并不美,额头、眼睛下方,是长时间佩戴口罩留下的压痕,鼻子上方因压力性损伤而破皮。陶莉莉却说,这些伤痕是她的“功勋章”,口罩下有她最美的样子。

  陶莉莉抱紧久别未见的儿子诉说思念。通讯员 吴拯 摄

  用心用情的湖州囡

  在众多医护人员中,陶莉莉的声音无疑是辨识度较高的一位:说话细声细语,软糯柔和。在为病人输液、喂药前,陶莉莉总会先和对方聊几句。

  几次寒暄下来,陶莉莉发现一位60多岁的婆婆总是闷闷不乐。来回沟通中,陶莉莉把准了老人心里的“脉”:这是位外省老人,春节到湖北女儿家过年,没想到遇上疫情。女儿在隔离,儿子在外省,同样患病的老伴也失去了联系。

  “心病还需心药医,替老人寻亲!”陶莉莉在援鄂医疗队微信群里打听。众多医护人员接力寻找,辗转多家医院,终于找到了正在其他医疗队治疗的婆婆的老伴,并顺利联系上了她的子女。陶莉莉将老人子女的微信号加在工作站的公用手机上,每天下午拨通视频电话为老人创造机会“云会面”。老人的心情一天天好转,积极配合治疗,直到顺利出院。

  “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陶莉莉说,天佑医院收治的多为危重症患者,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家人、护工无法陪伴在侧,独自治疗中的老人容易感到孤独。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治愈病人的身体,更要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为了更好地与病人沟通,陶莉莉还自学了武汉话,许多词还特意标注拼音来学。渐渐地,病房的老人们都记住了这位能说自家话的湖州小囡。

  陶莉莉不仅有温柔的声音,还有一双在15年临床护理工作中练就的巧手。2月下旬,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尿毒症患者急需输液,但身体浮肿,静脉血管较细。在穿刺输液时,老人产生恐惧心理,不愿继续治疗。陶莉莉当起救火队员,她耐心沟通,老人勉强点头让她试一次。陶莉莉一刺成功,老人脸上这才露出笑容。

  长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援鄂医疗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陶莉莉正在分享自己援鄂的经历。通讯员 吴拯 摄

  在长兴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徐适看来,陶莉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一点都不意外。陶莉莉先后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工作,敢于争先、勇于创新,为缓解患者不适,发明了新型洗胃管防滑咬合器。近几年,技术过硬的她带领团队在全县和院内的操作技能比赛中连续获奖。

  “她勤学善思,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乐于奉献,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是我们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徐适说。

标签: 编辑: 李世超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