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湖州制笔大师成首届轻工“大国工匠” 他有这样一个心愿

发布时间:2018-12-28 07:00:0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2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丽燕)在湖州,一代又一代制笔人专注于匠心手艺,锻造了一支支湖笔,书写着百年传承的篇章,千金湖笔厂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松源就是其中一位。

前不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联合发文,命名了全国轻工行业42位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工匠人才为首届轻工“大国工匠”。杨松源成为全国制笔行业唯一入选者。

一张矮凳、一幅眼镜、一把择笔刀……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湖城莲花庄路的金颖阁时,杨松源左手执笔头,右手拿择笔刀正专心在制笔。笔头的毛刷被一层层快速地翻起,几秒钟内不合格的杂毛被择笔刀剔除了。

杨松源

“我上周刚从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培训班回来,又长了不少知识呢。”杨松源笑着给记者介绍起来,一支湖笔从原料进口到出厂,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蒲墩、装套(镶嵌)、择笔、刻字、包装8道主要的大工序,从中又可细分为120多道小工序。而他现在所做的工序就是择笔,是制笔中一道“精加工”的程序,一支毛笔最后能否成为一支好笔,择笔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今年62岁的杨松源在制笔行业所获荣誉不少,他是国家级制笔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他还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命名的首届6位“全国制笔大师”之一,拥有以个人名字注册的湖笔商标,在多地开设大师专柜。

“我家就在与湖笔之都善琏相邻的千金镇朝阳村,15岁时我进厂拜沈金荣为师开始学习湖笔制作。原以为制作湖笔很简单,还带了些书和乐器,准备晚上打发空余时间呢。”回忆起当年刚学习制笔时的情景,杨松源说道。但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了,他远远落后于其他人。“制笔过程中,对于光线选择,坐姿坐态都有严格的要求,那时候老师教的过程中,不会将道理全部讲给你听,而是要你自己摸索。”

从这以后,杨松源便专心将心思放到了制笔上。每当遇上不懂的,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将问题记录下来,第二天再请教师父和旁人。等悟懂悟透了,他再利用业余时间将制作过程和自己的领悟记录下来。记者翻开其中一本1978年杨松源在善琏湖笔厂学习时的笔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配料到制作的详细过程,估摸着有五万字。

在杨松源制笔间的旁边,有一张长长的书桌,闲暇时他会拿着自己制作的毛笔在上面练练字。在他看来,湖笔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制笔人应该与时俱进,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要了解自己所做之笔的优劣,从而不断创造出更好更圆满的笔。”于是,在金颖阁,常常能看到杨松源与书画名家频繁交流的情景。他会根据书法家与美术家对笔头形状、笔毛配比、笔杆的个性需求,分类批量制作个性化湖笔推向市场。

近年来,杨松源创新的湖笔品种已有上百款,其中,手作湖笔《金盖出云》《凌云健笔》两款作品被上海世博会选定,永久陈列于中国国家馆“九洲清晏”书房。而在这些创新作品中,杨松源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则是《龙凤龟鹤》。“这是我与爱人结婚33周年的时候制作的,这是一套有着美好寓意的笔,龙凤代表我和妻子,龟鹤代表我们的‘红娘’沈应珍。”杨松源告诉记者,今年已经98岁的沈老是老一辈制笔人,这款产品不仅象征着他们夫妻的和美,同时也汇聚了三位笔工的传承故事。如今,这款《龙凤龟鹤》的湖笔收藏于中国湖笔博物馆中。

《龙凤龟鹤》

湖笔工艺后继乏人,如何才能世代相传?这些年,尽管生意越做越大,年龄越来越长,但杨松源始终不忘初心,他将更多精力放了湖笔文化的传承上。

在杨松源的制笔间,记者看到了一本名为《湖笔产品设计制造信息》的册子,里面一张张A4纸以表格形式,正反两面记满了从选料、配比,到笔心笔头成品、笔杆造型等内容,不仅有文字注明,还有每个部件的手绘图,就像一张设计图纸,集成了一款湖笔产品的制作“秘方”。“把抽象的制笔技艺,通过图文形象化、量化,留存下来,希望也对年轻人学习制笔有所帮助。”杨松源相信,依靠自己点滴积累,今后可以把这些“秘方”汇编成册传承下去。

杨松源说,他在善琏湖笔小镇建了1500平方米的工坊,明年将进入装修阶段,年底有望入驻。他希望给制笔者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还适当提高了待遇,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标签: 编辑: 王艺潼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