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南太湖畔40年丨湖州浙大“热恋”12年 市校合作换来春色满园

发布时间:2018-12-05 18:13:12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2月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孟琳)深秋时节,放眼湖州大地,或是色彩斑斓的旅游风情线;或是蔬果飘香的农业精品园;或是阡陌纵横的乡村田野……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在湖州的田畴沃野间铺开,与12年前的一纸协议密切相关。

  2006年5月,怀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作出示范的梦想,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紧紧“相拥”,探索开展市校合作共建新农村模式,成为乡村振兴中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样板。

(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市校合作,5818平方公里成为实验区

  湖州历来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闻名全国,但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湖州新农村建设不仅面临着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短缺的问题,更面临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

  2006年3月,浙江大学向省委提出,希望全面参与浙江新农村建设。得知这一讯息后,时任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敏锐地意识到其中蕴含重大机遇。浙大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著名学府,学科众多、门类齐全,且在“三农”理论研究、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各类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资源优势和实践积累。

湖州吴兴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浙江大学合作,引进植保直升机。(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经过磋商,湖州和浙大一拍即合,经省委同意,双方决定举全市、全校之力,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2006年5月,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协议,开出了一份名为“1381行动计划”的合作清单——即建设一个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等“三大平台”,实施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城乡综合改革“八大工程”,推进一百项以上重大项目。

  与国内名校合作,拿市域5818平方公里作为实验区探索建设新农村,在全国还属首创,湖州由此翻开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成立联盟,帮农民结一门“教授亲”

  “要不是当年在农推联盟的帮助下和浙大汪教授‘结亲’,我们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好。”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星仁感慨。2007年,他辞职到八里店南片当起了农夫,立志打造城市中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吴兴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大合作选育甜瓜新品种。(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虽然此前施星仁已在农业领域工作多年,但实践起来还是感觉专业知识欠缺。“我在一次农推联盟举办的活动上认识了浙江大学蔬菜学科的教授汪炳良,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靠山’。”施星仁说,他不仅可以随时向汪炳良请教技术难题,两人还经常一起探讨经营模式、发展思路。“结亲”9年以来,汪炳良每年至少130多天在湖州驻点指导。如今,“金农”成为了全国农庄里的标杆,平均每年接待全国各地130多批考察团。

以桑枝条制作菌菇培养基料种植食药用菌。(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施星仁口中的农推联盟就是农业技术推广联盟。2011年,湖州与浙大探索共建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围绕湖州的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建立“1+1+N”农业技术推广联盟,“1+1+N”即“建立1个高校院所专家团队、配备1个本地农技专家团队、联结N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浙大派出12名首席专家常驻中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在湖州乡间,农民与教授“结亲”的案例比比皆是。

  湖州怡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目前湖州市规模最大的湖羊种羊场。2010年,“怡辉”总经理张洪江从纺织公司辞职尝试湖羊养殖,短短8年时间,打造了一个长期存栏量达到7000余头的“湖羊王国”,这其中,与浙大教授的合作功不可没。

微信图片_20181205165150.jpg

(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2015年,一直靠传统方式养殖湖羊的张洪江遭遇了养殖“小年”。“由于盲目扩大规模,那一年养殖场存栏量达到8600只羊,但是市场行情不好,不少母羊还难产致死,损失惨重。”张洪江说,农推中心推荐的浙大教授余东游了解情况后,对症下药,为不同成长阶段的羊制定了饲料配方,湖羊长得又健康又肥硕,羊场不仅走出困境,还每年多增了20多万的利润。

浙大教授到到湖羊种羊场指导。(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如今,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已经实现了对县区、乡镇农服中心的全覆盖。其中市级产业联盟引进高校院所专家100名,另外选配了湖州本土专家182名,组建产业联盟技术团队,直接服务全市1432家生产经营主体,以点带面辐射全市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让大批农产品经营者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建农民学院,培养6000多名农民大学生

  浙大不仅给湖州农业带来了技术,还加速了农业人才的流入。

湖州农民学院的农民大学生(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2010年,湖州市农办、浙大农生环学部联合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全国首家农民学院,聘请浙大教授为任课教师,立足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综合开展“学历+技能+创业+文明素养”教学,培育电商、民宿、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湖州农民学院开学典礼。(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近日,吴兴区妙西镇的“黄桃大户”方道东正忙着在黄桃园里开沟、修剪枝桠,为来年的授粉做准备。今年,他的湖州四锦果蔬专业合作社内,500亩黄桃创造了600万元的营收。这主要得益于与他在农民学院的学习经历,他不仅在课堂上学到了系统的农技专业知识,还得到了浙大教授贾惠娟的多次上门指导。在贾教授的指导下,他尝试改良黄桃品种,使得当地的黄桃质量、价格双提升,从原来的每斤只能卖8角,涨到了现在的每斤15元,大大提升了经济效益。在今年的湖州市桃王争霸赛上,他的新品种“四锦”黄桃摘得金奖。在当地村民眼里,方道东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他已带动妙西乃至周边县区近300户桃农共同致富。

水果联盟专家实地指导生产。(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如今,像方道东一样,越来越多的湖州农民办起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据统计,截至目前,湖州农民学院累计培育农民大学生6000多名、硕士90多名。

  携手12年,湖州农业春色满田园

  2017年1月,随着《市校合作第三轮“1381行动计划”》的签订,湖州和浙大新一轮的市校合作拉开了帷幕。在前两轮“1381行动计划”的实践后,湖州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高水平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第二,同时也成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基地。

植物工厂(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12年‘热恋’,双方激情不减,真的很不容易!”湖州市农办一位负责人说。目前,双方合作项目数量已达935项,合作领域除了农业,还包括教育、卫生、法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实现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与浙大合作这12年,湖州农业硕果累累,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已连续5年列全省第一。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06.08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220.05亿元,年均增长6.27%;农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3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135.12亿元,年均增长6.57%。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5年的2.11:1缩减为2017年的1.72:1。

  清溪花鳖等农业公司和浙大合作探索稻鳖共生模式。(图片由湖州市农办提供)

  【大事件年表】

  2006年5月,湖州市和浙江大学签约,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

  2009年12月,浙江省全面启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湖州市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2010年4月,湖州农民学院成立。

  2010年5月,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成立,标志着湖州市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启动、实质推进的新阶段。

  2011年12月,双方签订“湖州市深化市校合作共建美丽乡村实施‘新1831行动计划’合作协议”。

  2012年1月,湖州市被农业部授予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省唯一整建制推进的设区市。

  2012年12月,双方签订“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建设的协议”。

  2016年5月,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湖州农民学院签署共建“研究生、博士后实践与研究基地”合作协议。

标签: 编辑: 叶诗蕾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