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护水课! 浙报集团湖州分社小记者走进太湖溇港

发布时间:2018-10-21 13:10:1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徐坊 王艺潼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坊 王艺潼)“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元代诗人戴表元一首题为《湖州》的诗,道出湖州与太湖的深厚渊源。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湖州的母亲湖。

微信图片_20181020161437_副本.jpg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水文化,增长护水、治水小知识,10月20日上午,吴兴区治水办联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州分社、吴兴区教育局、湖州市“心享吴兴”教师公益团组织的护水活动在吴兴区太湖小学举行。

合影_副本.jpg

  小记者合影

  “溇港是伟大的水利工程,凝聚了古人无数智慧结晶。”“‘五水共治’行动开展以来,湖州运用了丰富的治水技术。”“基层河长在护水过程中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活动当天,浙报集团湖州分社的小记者们走进太湖溇港,观水景、听故事、做实验、参观溇港文化馆,上了一堂丰富生动的护水课。“我们想通过‘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将‘五水共治’向更广更深的层面拓展,形成全民护水的良好氛围。”吴兴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方立鑫介绍。

  几双一次性木筷、一盒泥土和一团麻线能做什么?在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下,小记者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还原了太湖溇港流传千年的“竹木围篱透水”技术。

微信图片_20181020161840_副本.jpg

  小记者们做实验

  看似简单的工具,操作起来可不容易。首先用水把塑料盒的土块稀释成“沼泽”,再把一次性木筷用麻线绑成小“竹排”。“每个桌子上有24副木筷,那就得以6双为一组,用麻线将它们穿成一排,并绑牢固,确保不能松散。”小记者们在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着激烈的头脑风暴。尽管手上全是泥,孩子们的兴致丝毫未减,十几分钟过后,小记者们完成了实验。

完成的实验模型_副本.jpg

  “老师,这个‘竹木围篱透水’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呢?““它有什么样的意义,怎样运用在治水护水中呢?”完成实验后,小记者们向太湖小学科学老师李龙抛来各种疑问。

老师讲解原理_副本.jpg

  老师讲解原理

  李龙认真讲解,原来,早在4000多年前,太湖先民就已经掌握并运用了“竹木围篱透水”技术,成功破解了在软流质淤泥基础上开沟排水的技术难点,为水中筑堤围圩、开发桑基鱼塘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游戏中增长护水知识,可以激发团队的灵感。“共享一片太湖”游戏环节中,如何用皮筋搬运水桶一开始难倒了小记者们。后来,在大家集思广益后,用皮筋固定住水桶边的八个节点,每个人拉一根皮筋,最后把象征“太湖水”的水桶成功运送至操场另一侧,顺利完成了挑战。

共享一片太湖游戏_副本.jpg

  在游戏中激发团队灵感

  游戏结束后,小记者们漫步于义皋古村内。他们来到溇港文化展示馆,通过观看太湖溇港专题片、听讲解员解说太湖溇港文化、与水利设施近距离接触,加深对家乡水文化的认识,了解溇港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次活动在小记者自己动手包馄饨的欢快气氛中落下帷幕。“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让我认识到家乡重大水利工程的意义,也增强了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小记者叶凌霄说。不少家长也纷纷表示,希望孩子以后能多参与类似采风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写作能力。

动手包馄饨_副本.jpg

  动手包馄饨

标签: 太湖;湖州;吴兴区;治水;淡水湖;皮筋;竹木 编辑: 李世超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