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施所长!长兴这些村庄的垃圾分类创意十足
浙江在线7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叶诗蕾)7月25日上午,在长兴县林城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该站工作人员黎伯同正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经过简单的分拣之后,这些厨余垃圾就会通过一条输送带进入撕碎和压榨程序,而后加入酵母菌,经过30-35天的发酵,原本只是无处堆放的垃圾,就能变身成为有机肥。“这种有机肥可以松土、为土壤增氧,对板结的土地效果特别好,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黎伯同说。
今年4月,湖州市唯一入选全国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的工程示范点落户林城镇北汤村。“林城镇北汤处理站投入资金90余万元,覆盖6个村、2.1万人。今年5月启动项目二期建设,预计投入210万元,覆盖12个村、5.9万人。”该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站长朱国民介绍,通过每天定点定时到各村收集生活垃圾,将实现全镇1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的集中分类处置。
近年来,长兴县坚持城乡融合、统筹协同、分类推进,全区域覆盖全流程管控,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为了能更好管理村民实施垃圾分类,虹星桥镇港口村专门设计了垃圾分类智能管理软件系统;太湖图影度假区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清运收集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泗安镇罗家地村设立漂流书屋,通过可回收物收集或捐赠书籍等方式获得积分并凭借积分借阅所需图书……各领域尽施所长,新创意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在推进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催生出一朵朵璀璨的乡村文明之花。
“截至目前,全县219个村(居)、2351个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双双达到100%,全县整体户分质量正确率可达80%以上,2018年成功创建6个省级、20个市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并连续两年获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胜县。”长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秋景说,垃圾分类已然成为撬动农村环境变革的有力杠杆,将助推长兴乡村绿色发展迈向更高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