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点赞|长兴北汤村用可腐垃圾堆肥 垃圾变宝很抢手
浙江在线7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夏丹 叶诗蕾)在长兴县林城镇西南面,有一个3A级景区村庄北汤村。一栋栋“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农居,沿着村里的主干道,鳞次栉比。各家门前小院“花满蹊”,月季、三角梅“压枝低”,好一个整洁漂亮的花园村。
北汤村的美可不仅仅在“面子”上,“可腐垃圾不出村,还要到周边村里回收哩。”说起垃圾分类,北汤村村委会主任黄双喜如数家珍,并领着记者来到一个挂着“长兴县林城镇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牌子的独立院落前。
“奥秘就在这里了。”黄双喜介绍,早在2016年,林城镇依托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工作。2017年5月启用后,主要从农村回收可腐垃圾,经过处理发酵后,变成有机肥,供周边种植户免费取用。
“一期覆盖北汤村在内的周边6个行政村,今年5月二期启动建设,可覆盖到稍远的12个行政村,目前林城镇18个行政村、5.9万人产生的可腐垃圾,每天都拉到这里就地处理。”正在调试一条新输送带的站长朱国民介绍。虽是闷热的夏日午后,可垃圾处理站里连一只苍蝇的嗡嗡声都听不到。
“我们每天早上6时出去收垃圾,差不多9时半到10时收齐回到站里,然后开始处理。”朱国民一边指给记者看,一边给记者讲解,“垃圾先倒在分检台上,剔除掉少许不合格垃圾,然后通过输送带,在设备内撕碎和压榨水分,再加入酵母菌,进入堆肥仓发酵。两个小时就能处理完。”记者赶到处理站时,已是下午2时左右,当天的垃圾已入仓发酵了。约莫25天后,原本臭烘烘的垃圾就能变成有机肥,成为周边农户抢着要的“香饽饽”。朱国民说,“现在一天收上来5吨左右垃圾,产出有机肥,下半年冬肥高峰期不够种植户们要的。”
感言
长兴县委书记周卫兵:自2016年启动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们拿出决心、上下齐心,“一支宣传队伍、一组微信平台、一套管理模式、一项督导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贯穿县、乡、村各级,“1座大型县域集中处理终端+5座镇域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的“1+5”处理模式全县共享,创新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长兴模式”。
如今的长兴,依旧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看待。我们将以高标准示范村创建为抓手,结合全域美丽和美丽乡村建设,凝心聚力,实干创新,全力争创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县。
【浙江新闻+】
长兴县垃圾分类工作亮点:长兴县自2016年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以来,用一年半时间就实现了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到2018年底,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和自然村“两个全覆盖”,户分准确率达85%。
2018年,长兴县成功创建6个省级、20个市级、14个县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省级示范村的创建数量在全省各县区中最多。2019年,长兴将在全县再创建40个县级及以上高标准示范村,计划到2020年,110个即全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创成示范村。
目前,全县日均可腐烂垃圾处理量达到6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