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发挥人才优势 赋能农业发展
南浔历史悠久,文蕴深厚。近年来,南浔区充分发挥统战人才“智囊团”“人才库”优势,带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广大统战人士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在南浔区善琏镇和平村,姚松泉如今经营的连片稻田,亩均产值是常规水稻种植的3倍以上,能够实现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成为了农户们的“致富田”。
姚松泉是南浔新联会的成员。秉持着驻村富民的情怀,怀着对乡土的热爱和眷恋,他毅然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回到南浔从事水稻生产研究,致力于不断提高传统稻麦的种植技术和附加价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逐渐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成为村民种田的“贴心人”。
从一个种植小白,到如今谈论起种粮工作便滔滔不绝、专业十足的水稻专家,姚松泉一直走在研究水稻先进种植技术的路上。为了高质量扩大种粮规模,科学提高水稻产值产量,他几番辗转于浙江、海南等地,多次前往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等院所,邀请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对育种制种进行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大大优化了水稻产业结构。
伴随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姚松泉聚焦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和土地的盈利能力,探索出了稻田种养的“新花样”。他探索推广水稻与小龙虾、鸭、鳖、虎斑蛙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套种、套养以及水稻与冬季作物的连作、轮作,不断丰富“水稻+N”综合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一水多用、一稻多产、一田多收的生态综合种养新“稻”路。
除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身份外,姚松泉也是一名有情怀的政协委员。他根据村民现有的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机械设备资源,专门设置暖心岗位,用实际行动引进高效益农业产业,不仅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60余人,还以农创客、合伙人的新模式引介8人跨界进入农业产业领域。
在观音堂村,他创建了杂交水稻制种共富工坊,坚持为有农业梦想的青年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帮扶。他连续3年参加湖州市产业带动帮扶项目,累计向47户低收入农户提供种子、技术等创业要素支持,实现每户保底年增收1500元,为困难的农创客搭建了致富平台。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引擎。接下来,南浔区将继续凝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力量,充分发挥统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鼓励更多的青年统战人才为南浔的发展献言、献技、献策,使更多的根植于乡土文化又富有远见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