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记者亲历丨探寻南浔菱湖如何“消化”300万斤鱼虾

发布时间:2020-03-03 17:01:04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3月3日讯(记者 吴丽燕 见习记者 林婧 通讯员 沈勇强)2月26日7时30分,我们来到“中国淡水鱼都”南浔区菱湖镇,这里河流交叉成网,鱼塘星罗棋布。到达目的地永丰村菱湖鲈约家庭农场时,农场主骆琦辉正忙着。当天,他有2500斤的鲈鱼订单要发货。

  渔民在鱼塘里捕捞。 通讯员 沈勇强 摄

  菱湖镇养殖面积7.5万亩,近50%的农民以养鱼为生。往年从正月初三开始,周边城市的运输车辆早就麇集此间。今年受疫情影响,饭店订单没了,前期运输管控严,鲜鱼卖不出去。“这鱼养到能上市了,一旦压塘,就意味饲料成本增加,租金成本增加。10亩左右要亏三四万,一年白干了。”骆琦辉告诉我们,3月天气回暖,鲜鱼又面临发病率高的风险,更影响春季鱼苗投放。

  受疫情影响,菱湖镇待售的鱼虾总量高达300万斤。在这特殊时期,把鱼虾全卖出去是一场“硬仗”。

直播带货 积少成多

  鱼塘里,10位当地村民戴着口罩、穿着防水衣裤忙碌着,有人将鱼捞入桶,有人进行分拣,把小的鱼重新放回塘中。

  “这批鲈鱼是客户老斯要的,用来给人垂钓,要一斤左右。”骆琦辉向我们介绍。

  说起这位新客户老斯,骆琦辉有些感慨,拿出手机点开一个直播平台。一位叫“老虎路亚”的朋友前几天在直播中帮他卖鱼,不久后老斯就加了他微信。

  老骆告诉我们,“老虎路亚”是一位专业垂钓选手,常常开直播给大家传授一些钓鱼知识,当网友问到鱼类品种等问题时,他就会帮忙吆喝卖鱼。

  传统市场没有恢复,身边却有不少专业垂钓人士在做直播,何不转变销售渠道?于是,骆琦辉和钓友们商量后,通过他们的自媒体平台卖起了鱼。

  “有些订单虽小,但积少成多,疫情期间通过这些朋友直播卖了3万斤。”看着满载鲈鱼的运输车远去,骆琦辉微笑着说。

聚焦电商 打开销路

  其实,骆琦辉除了养鱼,还算得上是半个渔业经纪人。相比小散养殖户,他拥有着更多的销售渠道和人脉资源,在养殖户和市场中起着对接作用。

  骆琦辉正与直播中的虎哥进行了视频连线。通讯员 沈勇强 摄

  如何帮大家一把?骆琦辉联系上了当地知名企业庆渔堂公司负责人沈杰及强业水产负责人。3人建了微信群开始商量方案。骆琦辉点开群聊,我们看到,群里密密麻麻都是之前关于销售渠道、车辆运输、人员接触、防疫物资等方面的讨论记录。

  前段时期管控严,周边不少城市开启了“宅家定菜,等菜上门”的生活方式,他们就将目光聚焦在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电商上。老骆和强业水产负责人帮助联系货源,庆渔堂则负责线上电商销售,多方联动,已帮助农户卖出三四十万斤鲜鱼。

  正和我们聊着,骆琦辉的电话铃声响起——又有订单上门了。

  “是我镇江的一个老客户,说这两天要1200斤鲈鱼。”挂了电话,骆琦辉开心地说。由于他鱼塘里没有了客户要的鲈鱼规格,他拿起电话打给养殖户沈如林。电话那头的声音里,我们可以听出沈如林的欣喜。

服务暖心 逐步复苏

  下午2时多,安排好沈如林的订单,骆琦辉又去村里打了办理运输通行证的证明。第二天,他有1万斤鲈鱼要销往扬州。

  之后,我们又跟随骆琦辉走进菱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办公室,他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工作人员陈佳勇,递上了证明和司机行驶证等材料。

  骆琦辉(左)在菱湖镇办理交通运输通行证。通讯员 沈勇强 摄

  “春节初期,多亏政府帮我们打通物流渠道。”骆琦辉说,2月11日开始,政府开辟出渔都渔业中心作为封闭交易区,确定外来收购车辆,按照“定车、定司机、定路线”的三定原则,发放通行证实现“零接触”鲜鱼交易。

  办理完运输通行证,骆琦辉向陈佳勇咨询起了这两天遇上的一个难题。由于疫情期间销售量并不像以往那样大,加上向养殖户购买成品鱼要一次性付清现金,骆琦辉一下子资金有了30万的缺口。

  “你可以看下南浔银行推出‘浙里掌上贷’专项贷款,最高可贷300万元。”我们仔细看了一下资料,日前,南浔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已经进行担保,有需要的养殖户可登录“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线上申请贷款,1个工作日内就会受理,可实现不见面快速贷款。

  走出镇政府,骆琦辉脚步轻快。“这几天,疫情防控的良好形势越来越明朗,交通运输畅通起来了,外地水产品市场也在逐步复苏,每隔一两天,我就会接到订单。相信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他和我们都坚信,这场“硬仗”打下来,渔业的春天会如期而至。

标签: 编辑: 叶诗蕾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