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基层治理微品牌集聚 小平台撬动大服务
浙江在线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丽燕 通讯员 陈雪)地处苏浙两省三市交界的湖州市南浔区,连续14年获得“平安区”称号,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始终保持“零增长”,区镇两级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8.59%。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近年来南浔把推进“三治”融合作为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形成了“水哥法官工作室”“春燕工作室”“最美家风+”等品牌。在这些机制的高效运作下,如今的南浔形成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
驻村法官 法治保障
“沈师傅,以后纠纷调解好后尽量写一份人民调解协议书,双方签字后再到我们法院进行司法认证,这份调解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日前,南浔区法院菱湖法庭庭长江焘来到菱湖镇渔都渔创街区,遇到渔业协会会长沈学能,两人交流起不久前刚调解的一起渔业纠纷。由于此前渔业协会调解该纠纷后未签下调解书,其中一方又闹到了法院。
江焘是该镇渔业协会“水哥法官工作室”的联村法官,每周二是他固定驻点的日子。去年6月,南浔区法院在全区100个矛盾纠纷较多的村(社区)、专业市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设立矛盾调解与司法服务站点,并以当地基层法官典型沈阿水的名字统一将这些站点命名为“水哥法官工作室”。每个站点的法官(法官助理)分区负责,开展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指导民调、案件执行等工作。
河网纵横的菱湖镇是全国三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水产养殖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随之而来的渔业矛盾纠纷也较多。沈学能介绍,当地发生渔业纠纷一般都会先找渔业协会,他们平均每年要调解大大小小的渔业纠纷近200起,以往由于缺乏法律知识,难免力不从心,“幸亏来了驻村法官,从法律角度厘清责任关系。不仅是我们,养殖户也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
其实,调解纠纷的过程,也是向基层群众普法的过程。“让村干部、乡贤、专业团体等掌握更多法律知识,有利于推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南浔区法院副院长胡震四介绍,3年来,辖区各类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成功率达98%以上,7000多起纠纷化解在人民调解阶段。
“最美家风+” 德治引领
在近日南浔区文明办与南浔银行推出的“文明家风贷”首发仪式上,双林镇向阳村村民吴永强心头的烦心事解决了。
今年51岁的吴永强经营着一家毛纺厂,最近正为购置原料缺少资金发愁。凭着“家庭和睦,劳动致富”的好家风,他拿到了10万元贷款,不仅免担保、免抵押,相比普通贷款,利率还更优惠。“把好家庭、好家风这些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的信用贷款,可让有德者更有得。”南浔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以来,南浔在全区开展“最美家风+”系列活动。去年又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推动乡风、企风、校风、政风、行风建设,打造南浔城市文明5张“新名片”。在德治的引领下,一个又一个“品牌活动”诞生。
如今,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正在南浔大地上徐徐吹拂。村民们学习名人乡贤的家风,让这些好家风融入自己的家庭,代代传承,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乡村治理中。
品牌集群 自治协同
说起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南浔区检察院“春燕工作室”主任章春燕总是感慨连连,“要对涉罪未成年人和被侵害未成年人实行双向保护,很多工作细致又专业,仅靠检察机关一家远远不够。”
为了更好地牵手社会力量一起关心涉案未成年人,南浔区检察院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入共享理念。最近,“春燕工作室”发布了湖州市首个未成年帮教移动客户端“南浔智慧未检APP”。当检察官发布帮教需求后,在APP中注册的心理医生、法援律师、网格关护员等400余名志愿者可根据自身所长“接单”,轻轻一点就能参与未成年人帮教工作。
和“春燕工作室”一样,目前,南浔已培育形成基层治理领域的品牌10多个,它们不仅在部门本职工作中发挥作用,还带动社会力量形成了全民协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一个个基层治理品牌形成集群,与群众紧密互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自治的热情。”南浔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南浔有266家公益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500多次,3.8万人次直接受益,“陆伟东老娘舅工作室”“最美老干部工作室”“六老六大员”等自治品牌已成为南浔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