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是怎样炼成的?德清以县级城市第一跻身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发布时间:2020-12-11 17:27:0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璐怡 孟琳 通讯员 俞思衍 王力中

  浙江在线12月11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王璐怡 孟琳 通讯员 俞思衍 王力中)世界珍珠养殖技术发源地德清,最近收获了一颗“明珠”——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德清位列79个新晋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榜首,引人瞩目。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最高荣誉的“文明榜单”,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以县级城市排名第一的身份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秘诀何在?日前,记者前往实地探寻答案,感受这座浙北小城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城乡颜值提上来

  一颗优质珍珠的诞生,最基础的是要育优蚌体。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言,同样如此。

  整齐的房屋外立面、洁净的道路和宽敞的停车场……看着家门口的巨变,武康街道私营城房东黄吕陈深切体会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获得感。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私营城,顾名思义,主要为外来商户投资小微企业之用,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增多,逐渐发展成生产、生活一体化集聚区。提起它的过去,德清人都直摇头: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1.2万余人,且线网杂乱、消防隐患突出,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2018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选周期启动。创建工作从何抓起?德清人用行动作答: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私营城的整治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仅违法建筑就拆了10万多平方米。”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石明回忆。从拆违建、铺管网到拓路面,他见证了私营城的改头换面。黄吕陈同样享受到红利,今年他的出租房数量减少了,租金却翻了两三番,“环境变好了,租客自然愿意住。”

  把城市“颜值”提升起来。德清全面提升“三纵三横七连”13条道路,将其打造成城市景观精品线;投资2.765亿元对城区21个老旧小区进行分批改造;新增2万余个停车位破解“停车难”……近几年,聚焦民生难点、堵点,一个个惠民工程在德清背街小巷、老旧社区“落地生根”。

  如今,私营城的楼房单元门前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并配有互联式火警报警装置,实现“智慧消防”。城区沿街商户也有了“神器”,轻点手机就能查询垃圾分类收运车的实时位置,轻松实现垃圾精准投放。以“智慧大脑”赋能“绣花功夫”,这些年德清借助“地理信息+”,通过打造“智慧城管”德清时空信息云平台等,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走进下渚湖街道上杨村文化礼堂,村幸福邻里舞蹈队正为今年的“村晚”紧张排练。队员计伟芬告诉记者,自2017年礼堂建成,每周文艺活动不断。1500余平方米的礼堂如今成了村民的文体中心,一楼大厅安装升降舞台,二楼农家书屋内书籍、手作陈列整齐,还添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设施。“农村生活不比城市差啊!”计伟芬说。

  从城市到乡村,“颜值”的不断提升,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调查显示,德清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

  道德品牌树起来

  这两天,关于“孝敬父母奖”的话题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持续发酵。这缘于12月5日,浙江省道德模范、德清县太平村村民马福建的到来。在当地政府部门见证下,他为当地10位孝敬父母者颁发每人500元的奖励。

  孝敬父母还能拿奖!这对刚刚摘下贫困帽的布拖县群众来说是件新鲜事。但在德清,这早已家喻户晓。早在1997年,马福建就自掏腰包设立“孝敬父母奖”,成为德清首个民间设奖人。

  “草根奖”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内心的道德力量,大家纷纷效仿。外来人员风尚奖、爱国拥军奖、残疾学子励志奖……很快,“百姓设奖、奖励百姓”在德清成为风尚,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德清现象”。

  23年过去,这股热潮不仅没有退却,还走向全国。截至目前,德清民间奖项已达76个,涵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累计发放奖金超过200万元,奖励百姓超1万人。

  德清县因势利导,专门成立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健康发展,并挖掘树立典型,通过建立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和100多家村级文化礼堂,不断放大凡人善举、小行大义的光和热。

  树立好身边典型,在德清人看来,就如同在养殖珍珠时植入优质种核。“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不仅引发‘滚雪球’效应,更激发一座城市向善的力量。”德清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以奖促德、以馆展德等举措弘扬“德文化”培育文明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在德清四季花开。

  志愿风景亮出来

  如同水质决定珍珠的成色,德清的文明成色,同样取决于百姓的文明素养。

  早晨7时30分,上柏村又出现沈云的身影,挨家挨户查看门口垃圾分类情况后,她才去上班。

  沈云是上柏自来水厂的会计,也是一位“德清嫂”志愿者。上柏村去年开始实施“两定四分”垃圾分类,给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起初村民们不习惯,分类准确率不高。村里的“德清嫂”们一合计,带头做好分类同时,志愿当起了垃圾分类指导员。8年前加入“德清嫂”后,沈云的身影就出现在各种志愿活动中。如今,丈夫、姐妹、邻居等都在她的影响下成为志愿者。

  不止“德清嫂”,德清处处有这样的“好风景”。在街头巷尾、村庄院落,机关党员志愿者身上的红马甲格外亮眼;在野外搜救、防汛救灾等危险救援现场,总能看见德清山鹰救援队成员们勇敢的身影;在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室门外,清禾公益志愿团队急诊陪护组成员 365天不“打烊”……

  截至目前,德清在册志愿者达14万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300余个,年均组织志愿服务3万余场,服务时长突破160万小时。他们成为德清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线。

  荣誉来之不易,新篇已然开启。全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文之城、聪明之城、精致之城、共享之城——德清正向着更高目标再出发。

标签: 编辑: 孟琳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