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德清20件千年瓷器进京讲述“瓷之源”

发布时间:2018-12-17 17:40:11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辑 孟琳 朱彦超

  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浙江在线 编辑 孟琳 朱彦超)近日,由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浙江省文物局、德清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瓷之源”十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四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宝蕴楼举行。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学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一同研讨中国瓷器的起源,就德清县“瓷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07.jpg

  据了解,德清县是目前国内已知出现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而且是一直不断生产的原始瓷产地。为了让参会专家更了解德清县瓷文化,德清县博物馆特意“打包”20件瓷器进京,类型涵盖鼎、甗(yǎn)、磬(qìng)、錞(chún)于、提梁盉( hé)等礼乐器,盘、罐、瓿(bù)、斧、镰刀、凿等生产生活用具。这些瓷器历经千年依然光泽充盈,折射出当时的经济、文化与生活面貌,展现了德清原始瓷的魅力。

4_副本.jpg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会上,围绕探寻中国瓷器的起源、制瓷技术的演进、原始瓷详细的编年体系、以原始瓷为切入口的越文化研究等议题,与会专家就各自对原始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还就中国瓷器的起源以及未来德清“瓷之源”如何发展定位进行了论证和研讨。

5_副本.jpg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他们一致认为,以德清为代表的东苕溪流域先秦时期原始瓷窑址群,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早期甚至更早。这一时期的窑址,无论是产品的胎、釉、成型技术,还是窑炉的装烧工艺,既有成熟性,又有原始性,具有瓷器早期形态的特征,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瓷,为探索瓷器起源和中国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7_副本.jpg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90多岁高龄的我国瓷器界知名专家耿宝昌,虽行动不便,仍特意赶来参加“瓷之源”研讨会。他认为,浙江省德清县发现的早期窑址,让大家对中国瓷器有了新的认识。“瓷之源”研讨会具有极大的意义,能让与会专家研讨德清瓷器的历史沿革,并对德清瓷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

8_副本.jpg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此外,会上德清县给首届“瓷之源”杯青瓷文化创意大赛的获奖者颁奖。“我们设置了复烧组与创新组,复烧组需要还原原始瓷器的工艺,创新组要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加工。”德清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洪延艳展示了获奖的瓷器,复烧组加工出的茶具古香古色,创新组结合瓷器文化制作的丝巾极具美感。据介绍,德清县将推出更多创意瓷器,让公众在使用瓷器中了解瓷文化。

  “德清作为中国的‘瓷之源’,一直在思索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走进现代人的视野中。”洪延艳表示,在故宫召开的这次会议,能让各行各业的专家为德清瓷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帮助德清打造瓷文化城市名片。

  【浙江新闻+】

  2008年4月25日下午,中国考古学家在德清宣布,根据对德清火烧山、亭子桥的考古发掘,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在中国瓷器起源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可看作是中国瓷器之源。这介绍,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原始瓷窑址进行考古发掘。

  2007年初至2008年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和德清县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德清县武康镇进行了原始青瓷窑址的考古发掘。其中,位于龙山村的火烧山原始青瓷窑址,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原始青瓷窑址。发掘揭露了3条龙窑床,是目前已发掘的最早的原始瓷龙窑遗迹,是探索我国龙窑起源的重要证据。窑址产品丰富,是一处纯烧原始瓷的窑址。器类主要有碗、盘、罐、水盂、钵、盆等,也有仿青铜礼器的卣、鼎。

10_副本.jpg

  通讯员 谢尚国 摄

  亭子桥战国窑址则揭露了7条窑炉遗迹,其中二号窑保存基本完整,分窑床与火膛两部分,通斜长8.7米,具有短而宽的特点。窑壁不见用土坯砖叠砌现象,推测是长条状圆拱形窑室。同时窑址发掘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仿青铜器造型的原始青瓷礼乐器,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类窑具。

  窑址出土的大量原始青瓷产品,主要有仿青铜的礼乐器和一般生活日用器。多数产品胎釉结合良好,质地坚硬,扣之发音清脆,釉面匀净莹润,玻光感强,不论是成型工艺,还是烧成技术,还是产品质量,堪称原始青瓷中的精品,其物理性状甚至已完全可与东汉成熟青瓷嫓美。

  考古学家认为,火烧山、亭子桥窑址发掘了中国目前最早的原始瓷龙窑遗迹及大量形式多样的窑具,对于探索中国早期青瓷的烧造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丰富了对西周至战国时期窑业生产技术的认识。

  (据新华网、德清新闻)


标签: 编辑: 孟琳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