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安吉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梅道亮:爱啃硬骨头的“老黄牛”

发布时间:2019-11-11 10:51:54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1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艺潼)如今的安吉县杭垓镇唐舍村,俨然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溪水冲刷着河边石块,几尾小鱼游弋其间。不远处的毛竹山上,杨桐树长势甚好。“可别小看这长在竹林间的杨桐,它不仅改善了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呢!”唐舍村党支部书记梅明星说。

  20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一到雨天,泥沙就流进河里,河水浑浊不堪,水土流失严重。能有这样的变化,梅明星说,安吉县水利局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站长梅道亮功不可没。

  1994年,安吉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成立,梅道亮被任命为站长。“我从小在山区水库边长大,曾经亲眼目睹因水土流失而引发的山洪。”为了不让这样的情况再发生,梅道亮一上任就借全省水土流失普查之机,走遍县内所有山头、水系,摸清水土保持情况“家底”。当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98平方公里,对于这个数字,梅道亮记忆犹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吉县有近90万亩毛竹林和近10万亩板栗林。为了增加产量,农户加大化肥与除草剂的使用,导致土质松散,一遇到下雨天,就极易引发水土流失。“当时的山林,是远看绿油油,近看水土流啊。”梅道亮回忆道。心痛之余,爱啃硬骨头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

  起初,他想到在板栗树和毛竹林间套种深根性植物,增加地面覆盖度,可是村民们不买账,“担心植物抢了板栗的营养,农户们甚至把我们送去的草籽炒一下再种。”梅道亮说。

  换位思考,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梅道亮咨询了不少省里的农技专家,然后蹲在山林间不断做实验。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春去秋来,“老黄牛”梅道亮和他的团队成功在板栗林间套种毛竹等植物,在毛竹林套种杨桐等具有经济效益的深根性植物。这个以植物措施治山为主的生态修复办法提高了土壤保水能力,地表水土流失现象也得到改善。

  每次去一线工作,无论是去危险的矿山,还是爬陡峭的悬崖,梅道亮都冲在最前面。“师父如‘黄牛’般勤恳,在困难面前,他永远是‘急先锋’,我们年轻人更要传承发扬好‘求真务实’的浙江精神。”梅道亮的徒弟、90后杨思思说。

  邻近安吉龙王山的茅草山,是一座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不少村民在山顶种植高山蔬菜,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水土流失问题开始显现。最近,年近花甲的梅道亮带领团队前往山顶查看情况。单程十几公里的山路既险又陡,羊肠小道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走了两个小时,刚到山顶的梅道亮顾不上休息,直接研究起治理方案,这种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就是他的常态。

  平日里好脾气的“老黄牛”,面对工作也有红脸的时候。预防比治理更重要,梅道亮坚持让项目方在施工前撰写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起初一些项目不配合,我也吃了不少闭门羹。最严重的一次,工程负责人涨红了脸,拍桌子问我的底气哪来的,非要揪着这个事情不放。”梅道亮回忆说,“我最大的底气就是国家的《水土保持法》!”

  保护生态,梅道亮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其中。2009年,他和当地教育局携手主持编写了《安吉县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小学读本》,并在全国率先纳入小学教学课程体系,目前已有4万多名学生接受了系统教育。“孩子是未来的主人,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标签: 编辑: 叶诗蕾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