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湖州两会丨“抢人大战”中 “人生只合住湖州”该如何续写

发布时间:2019-02-23 08:57:35 来源: 浙江在线 沈洁 李世超 王艺潼

  浙江在线2月23日讯(浙江在线 记者 沈洁 李世超 王艺潼)风调雨顺、生活富足,农耕文明时代的湖州赢得了“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誉。

  南太湖风光

  在湖州2300多年的城市记忆中,一代又一代才子粉墨登场。这里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

  到了新时代,人才更是第一资源。2018年,全国50多个城市掀起了“抢人大战”的高潮。2019年新春刚过,这场战役硝烟再起。江南清丽地湖州该如何留住人才,续写“人生只合住湖州”的传世篇章?

  首个关键词是产业。还记得2018年初,在各大平台刷屏的一篇名为《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在老家生活的这两年……》的文章吗?主人公离京返乡又回到北京的故事,让不少读者感慨,三四线城市要留住人,必须靠产业发展。    

  南浔电梯产业

  反观湖州,现代纺织、绿色家居、智能电梯等优势产业,虽然生产规模比较大,市场份额比较高,但是仍处于产业的中低端。比如智能电梯,2018年产值超100亿元,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但是控制系统、曳引机等高端关键部件研发生产不在湖州。与此同时,湖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快,2017年底该市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4.74%,低于杭州的17.22%、苏州的42.98%、无锡的33.51%。产业结构不够优、层次不够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端人才的集聚。

  眼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周边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又面临着产业链重新分工的情况。湖州意识到,“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机会来了!抓住上海及环太湖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窗口期,依托沪苏湖高铁,申嘉湖、申苏浙皖高速以及长湖申航道等交通廊道优势,加快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建设,发展“飞地经济”,探索与上海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今年该市还将集中火力培育地理信息、集成电路及高端元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同时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

  天能绿色制造产业项目开工

  让各类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还得有足够的承载平台。放眼长三角,不难发现,湖州高能级的创新创业平台相对缺乏。目前湖州没有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创新创业平台,而杭州、宁波、无锡都有1个,苏州有2个。湖州科技城刚刚起步,与杭州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嘉兴科技城等相比,建设速度偏慢。此外,湖州目前只有湖州师院、湖州职院,以及在建的浙工大德清校区和中德工程师学院四所高校,而这样的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杭州39个,宁波16个,嘉兴10个,无锡16个,苏州是22个。

  看到差距,增强动力。在昨天举行的湖州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湖州已定下具体目标——今年将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湖州科技城等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新增众创空间5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0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以上,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5家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南太湖人才大走廊”也已提上日程。沿着南太湖沿线,湖州将布局建设各类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和平台,长兴聚焦新能源、湖州开发区聚焦智能制造、太湖度假区聚焦文化创意、吴兴聚焦人工智能、南浔聚焦智能机电。

  在这个广纳英才、驱动创新的最好时代,所有城市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吸引人才和技术。对于湖州来说,不论是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国家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还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沪湖绿色智造大廊道”建设,这座城市的未来,需靠科技和人才支撑起来。 

  长兴招引人才现场

  【代表委员观点】

  政协委员 赵建妹

  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加快湖州科技城建设

  建设湖州科技城,是南太湖新区战略布局的需要,是创新资源集聚的需要,事关新区建设的长远发展。目前,湖州科技城的产业定位主要是“3+1”,即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科技服务业。虽然近几年发展很快,但从南太湖新区的联动发展和产业支撑来看,存在着重大核心项目招引建设缓慢、优质高端配套设施仍然滞后、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等问题。

  我希望可以依托制造业基础做进一步细化,突出绿色产业导向,突出培育绿色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科技服务业,实现“产产融合”。同时,还要有一整套创业服务政策和商业、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支撑。

  人大代表 胡兴文 

  浙江中天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及吸引力度

  不仅三四线城市要留住人,农村更要留住人。由于农村优秀人才紧缺,乡村振兴起步难、推进慢,湖州是否应该考虑加大对“三农”人才的培养及吸引力度,使他们愿意来农村,更愿意留下来。

  我建议各乡镇可因地制宜出台一些鼓励本地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有抱负、能作为、无顾虑地在农村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选拔优秀年轻懂经济的干部到农村一线去历练,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返乡优秀青年等报名参选村“两委”,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为发展农村经济奋斗的干部队伍。另外,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变成人人心神向往的乐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农村。

  人大代表 程成龙

  安吉县人民医院 五官科主任

  加强卫生人才引进力度

  随着湖州市“医后付、医快付”网上预约诊疗平台等信息系统的不断建成完善,老百姓就医更加快捷,获得感也不断提升。但各级医院依然面临着一线临床医生严重缺乏,临床医学毕业生扎根基层意愿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等窘境。我建议放宽卫生人才招考限制,缓解紧缺岗位招聘难的问题。同时,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对招录的高层次人员,政府给予住房补贴或者一次性安置费,提高其薪资待遇。另外,在有条件的大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带动湖州市高层次科研工作。 

  政协委员 黄培林

  湖州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

  创新发展农业众创空间

  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湖州市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助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人才短板”“产业短板”“政策短板”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我认为,创新发展农业众创空间是破解难题的方法之一。建议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中的创新型人才参与创业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各类农创空间运营单位聘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适当提高农创空间的审核标准,且应持续关注农创空间的发展状况,切实加强监督,避免出现“空壳”农创空间。

标签: 编辑: 吴丽燕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