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南太湖畔40年丨 15年美丽乡村建设绘就诗画湖州

发布时间:2018-11-30 14:01:23 来源: 浙江在线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
个人、村庄、企业、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南太湖畔的湖州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又有哪些故事日久弥新?

今起,浙报集团湖州分社推出《南太湖畔40年》专栏,回顾湖州改革开放的十大标志性事件,展现十位改革开放弄潮儿的风采。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叶诗蕾)“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笔下如梦似幻的桃花源,是人们一直追寻的梦想家园。在如今的湖州,这样的田园风情随处可见。

W020181128424937459261.jpg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揭开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15年来,湖州美丽接力,持续实施“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截至目前,湖州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2个、先进县1个,打造3A级景区村庄19个,90%的行政村创成市级美丽乡村,建成示范乡镇22个、精品村56个、景观带19条。古人诗中“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等描述,已成为今日湖州人居环境的生动写照。

W020181128424937540133.jpg

自然惬意的乡村生活。通讯员 李岿 摄

生态为基 村庄整治焕发新颜

整齐的民宅、洁净的道路、别致的庭院……安吉县横山坞村的高颜值远近闻名。对比十几年前的村庄环境,村党总支书记蔡明福说“翻天覆地”:“当年入村道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下雨天三轮车都开不进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民房前屋后一片脏乱差。”

随着2003年“千万工程”的开展推进,横山坞村改造了公共厕所、进行了村庄绿化和道路亮化,还建成了一条宽6米、长2.4公里的入村公路。“2008年,又乘上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我们完成了村道、公园、办公楼等基础建设,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功创建美丽乡村精品村。”蔡明福介绍,凭借美丽整洁的村庄环境,横山坞村已基本形成以中国美丽乡村展示馆、横山坞雕塑园、山水灵峰·田园熊出没乐园为特色的休闲产业布局,村集体收入也从2002年的不足20万增至2017年的684万。

W020181128424937605132.jpg

横山坞村美丽乡村建设对比图

和横山坞村一样,湖州一个又一个村庄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剿灭劣Ⅴ类水等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拆破拆旧、治脏治乱、绿化美化、设施完善等项目建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美丽转身。

南浔区窑里村利用乡土材料,将过去村集体废弃的猪圈改造为“猪栏书吧”,把蚕房变身为“咖啡吧”,村民堂前屋后角落里开辟有特色菜园供人采摘,过去的穷村成了城里人爱去的旅游村;德清县洛舍镇张陆湾村对张家湾港进行治理,清理了臭气熏天的河边垃圾,同时建起小花园、凉亭、亲水长廊、篱笆墙等设施,村庄摇身一变成景区……凭借着一场场“美丽革命”,湖州逐渐铺开了一幅“点上更为出彩、带上更有风情、片区更具特色、面上更加美丽”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W020181128424937670823.jpg

横山坞村新貌 通讯员 潘学康 摄

文化为魂 一村一品留下乡愁

农村的独特魅力,除了与城市迥异的居住形态,更在于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

道路两旁,白墙黑瓦的民居错落排布,一汪活水穿村而过,古桥上人来人往,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桥下村民临河淘米洗菜,荡开阵阵涟漪……走在长兴县上泗安村的石板路上,处处都是古朴别致的乡村风情。

近年来,上泗安村充分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保护性开发古石板桥、古运码头、航运休息驿站、石条商贸古道遗址等,再现了徽派民居与古色楼台亭阁相得益彰的美景,获评中国传统村落、浙江3A级景区村庄,村民过大年的盛景还上了央视的全球直播。而随着湖州南浔桑基鱼塘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太湖溇港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德清防风文化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荻港、义皋、伍浦、二都等一个个承载悠久文明的村落也逐渐焕发新生。

W020181128424937737977.jpg

南浔息塘村

据介绍,湖州制定了《湖州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验收办法》,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纳入市新农村建设考核中。按照“把村庄建成景点、把农户庭院建成小品”的思路,对规划保留的村庄,融入地域人文元素,着力打造有乡愁古韵、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幸福家园,形成了安吉蔓塘里、目莲坞和长兴渚山村等一批特色村。对新建农房和农民新村,大力推广“浙北民居”模式,形成了德清沈家墩新村、长兴北汤新村、安吉大竹园新村等生态宜居的新时代民居范例。

W020181128424937809988.jpg

上泗安村村口。 通讯员 陈忠鲜 摄

截至目前,湖州共启动六批53个村(重点村12个、一般村41个)的保护利用工作。其中32个项目已通过验收,累计投资2.5亿元,历史文化村落的形象得到初步彰显。

富民为本 美丽乡村激发美丽经济

“如果说外在的美丽是乡村的肌理、幸福是乡村的内在归宿,那么美丽经济的衍生则是联系乡村内外的脉动,也是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核心内容之一。”湖州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湖州注重产村融合发展,发掘、利用好村域特色资源,强化村庄和产业统一规划,让村庄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沈蒋荣出生在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碧坞,这里青山环抱,溪流婉转。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这个典型的江南小山村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村庄环境,生态红利也随之释放,城里人纷纷爱上去山里度假休闲。

W020181128424937871217.jpg

德清下渚湖街道二都村

怀着深挚的故土之恋,同时看准了乡村旅游蕴含的巨大市场前景,2014年,一直在外经商的沈蒋荣重新回到家乡,将自家的老房子改建成了民宿“莫梵”。短短几年,莫梵就从一家店发展为四家店,年营业额达五六百万元。莫梵的成功带动了更多游子返乡创业,仙潭村也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迅速成为民宿经济的集聚区。现村里共有民宿120家,其中80%是由返乡创业人员开办,每年能够为村民带来各类收入近千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已经突破3.4万元,比五年前足足翻了一番。

W020181128424937913160.jpg

民宿“莫梵”

仙潭村只是湖州发展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州依托农村优美生态环境做强乡村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村养老等农村新型业态。先后培育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一大批新业态,德清“裸心谷”一张床位年税收达12万元,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213.7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82.3亿元。

【大事记】

第一阶段:村庄环境整治阶段(2001—2010年)

2001年始,在全省率先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2003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部署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以“三改六化” 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建成“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模式,建成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环境整治村。

第二阶段:美丽乡村建设阶段(2008—2013年)

2008年,安吉率先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

2010年,省委省政府总结安吉等地经验,统一部署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系统推进“四美三宜二园”,集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系列环境整治组合拳,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

第三阶段: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阶段(2014年以来)

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型,拓展乡村功能,共建共享美丽乡村,注重发展美丽经济,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签: 编辑: 王艺潼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