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稿件

南太湖畔40年丨青山绿水富了民 安吉县的生态印记

发布时间:2018-11-28 11:54:53 来源: 浙江在线 李世超 俞乐斌


从1978到2018, 改革开放40年。

个人、村庄、企业、城市……在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中,南太湖畔的湖州发生了怎样的巨变?又有哪些故事日久弥新?

浙报集团湖州分社推出《南太湖畔40年》专栏,回顾湖州改革开放的十大标志性事件,展现十位改革开放弄潮儿的风采。


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世超 通讯员 俞乐斌)坐拥万顷竹海,森林覆盖率75%以上,西苕溪穿境而过,安吉的好生态早已名声在外。不仅仅是生态美誉,安吉的经济增长,同样令人羡慕:财政总收入从1998年的1.46亿元增长到去年的67.2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则从1998年的3666元窜到去年的27904元,超过全省平均值2948元。

回顾蜕变之路,安吉人将功劳归于一直坚持的“生态立县”之路。今天,且让我们走进这个人均只有七分田的山区县,看她如何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1.jpg

绿色县城。通讯员 夏鹏飞 摄

生态立县 脚步坚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的安吉走上工业强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相继崛起,GDP一路高歌猛进,摘掉了贫困县帽子。然而在1998年,安吉因水环境破坏严重,在国务院当年开启的太湖治污“零点行动”中,被列入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面对发展尴尬,安吉人蓦然惊醒: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根本没有意义。于是,在2001年安吉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生态立县”被正式确立为全县的发展战略。

系列化的关停行动对当地的工业和经济带来了致命的后果,全县1/3税源化为乌有。安吉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县区重新拉大了差距,质疑声开始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荒坪镇正在生产中的水泥厂。(图片由天荒坪镇提供).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荒坪镇正在生产中的水泥厂。(图片由天荒坪镇提供)

县领导和乡镇干部深感压力,但坚持“生态立县”的决心未被动摇。“生态立县”战略不仅掷地有声地体现在每次党代会报告中,而且落实到每项制度和具体行动上:高污染企业统统关闭、复绿200多处矿山、对西苕溪进行全面治理……

紧接着,从2003年开始,安吉把每年的3月25日定为“生态日”。保护生态,倡导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了全县人民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等细胞工程建设深入人心。  

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首个获得县……回顾来路,安吉取得的诸多荣誉和业绩无不与“生态立县”的战略抉择紧密相连,而安吉“生态立县”的步伐,一年比一年坚定。

高家堂村美景。通讯员 朱肇聪 摄.jpg

高家堂村美景。通讯员 朱肇聪 摄

绿水青山激活美丽经济

留住了绿水青山,盼来了金山银山。

近日,刚下村回来的天荒坪镇党委副书记董建波跟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2017年,全镇旅游总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0780元,旅游总人数突破800万人次,部分村80%以上村民从事第三产业。

“天荒坪镇曾一度是安吉县的工业重镇,带来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董建波说,早在2000年出台的《安吉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中,作为当时安吉工业基地的天荒坪就在休闲旅游产业的规划范围内,4家水泥厂和1家化工厂在全县“铁腕治污”的大环境下相继关停,财政收入大幅下降。

余村旧貌。(图片由天荒坪镇提供).JPG

余村旧貌。(图片由天荒坪镇提供)

“全镇上下都明白,未来天荒坪的发展路子就是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休闲产业经济。”董建波说,之后,该镇依托漫山竹林形成的生态景观竹海“掘金”之旅,通过引进旅游休闲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开展竹文化交流等方式,休闲旅游业日益壮大。如今,大年初一、田野牧歌、布谷鸟民宿村落等一大批项目相继落地,全镇320余家农家乐、20余家精品民宿形成集群。

安吉越来越多的村庄,正享受着绿水青山的丰厚回报。2017年,安吉农村接待游客数量达22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80亿元,仅29个安吉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就吸引了115亿元工商资本投入。

绿水青山激活后,美丽经济已成为安吉发展的一条主脉络。

天荒坪镇大年初一酒店。通讯员 夏鹏飞 摄.jpg

天荒坪镇大年初一酒店。通讯员 夏鹏飞 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初冬时节,走入灵峰街道大竹园村,见不到一点垃圾,看不到乱排的污水。更难得的是,2016年村里在老村旁规划建新村时,遵循原有的自然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弯取直,61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园风光。

尊重原生肌理,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的案例在安吉比比皆是。十余年来,鄣吴镇鄣吴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合理控制商业开发的业态和规模,引导生活空间与自然山水、产业空间和谐共融。

如今的余村。通讯员 朱肇聪 摄.jpg

如今的余村。通讯员 朱肇聪 摄

“安吉是一个农村为主的山区县,‘生态立县’的切入点就在农村。”安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周建忠说,从2003年的“千万工程”到2005年的“两山”理念,再到2008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安吉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努力实现村庄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每天早晨八点钟左右,《大竹海》的歌声回荡在竹林间,天荒坪镇各村的垃圾收集员驾驶着垃圾收集车穿梭在村道上,村民们纷纷将分好类的垃圾拎出家门,交给垃圾收集员。“没地方扔,之前竹林里都是垃圾,现在垃圾都不落地,环境好了,心情更好。”天荒坪镇资源循环利用中心管理员沈小芳与垃圾打了10多年交道,她说,如果路上看到有垃圾,村民都会很自觉的捡起来,“这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啦!”目前,安吉垃圾不落地的实施村已经达到156个,占全部行政村80%以上。

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安吉以标准化为要求,编制了涵盖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等的长效管理办法,县里还专门成立风貌管控办,强调因地制宜开展乡村规划设计,保护好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全县188个行政村都呈现灵动的空间和浓郁的韵味。

绿色畅游。通讯员 夏鹏飞 摄.jpg

绿色畅游。通讯员 夏鹏飞 摄

一个个山村的蜕变,正是安吉发展的缩影。一直坚持“生态立县”之路,安吉突破了山区的制约,走出了“绿色如何生钱”的困惑,探索出了生态与经济互补互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子。


大事年表:

1998年,安吉县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安吉确定“生态立县”发展道路。

2001年,安吉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生态立县”被正式确立为全县的发展战略。

2003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启动,安吉则在两年前就开始了村庄环境整治。

2005年,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6年,安吉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县”光荣称号,这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县。

2008年,安吉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10年实现美丽乡村创建全覆盖。

2015年,安吉县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编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2017年,安吉县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建设中国最美县域五年行动计划,并实施启动。

2018年,安吉县启动美丽乡镇(街道)建设。


标签: 编辑: 王艺潼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