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这是莫干山下一座小城变身“大花园”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21 07:31:00 来源: 浙江在线 沈洁 叶诗蕾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沈洁 叶诗蕾 通讯员 俞思衍)夏日雨后,浙北小城德清更美了。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水乡,从精致小村到诗意县城,熙熙攘攘的游客也成为了这里的一景。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村庄景区化建设,德清15年美丽接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形象改造“精致化”、环境治理“生态化”、设施布局“网络化”,德清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城镇建设行动,一个个城镇不断刷新“颜值”。而在县城,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建设框架逐步明晰,美丽县城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市民享受着城市的美好。

  为了“全域美丽、全民受益”,德清人在“大花园”建设的道路上,悉心绘就诗画风景、努力激活美丽经济。以绿色为底色,这里的城乡有故事,城镇有个性,百姓有获得感。

洛舍集镇老码头 通讯员 姚海翔 摄

  花开三朵全域美

  洛舍镇张陆湾村村民周福娣常跟人说,自己住进了景区里:家门口便是小公园,清澈的张家湾港从房前流过,凉亭、亲水长廊、篱笆墙,周围的一切都别具水乡韵味。

  几年前,周阿姨的家门口不是这样。“美丽乡村建设前,河边垃圾堆积,家门口臭气熏天,村里人走都不敢走过来。”谈起环境的变化,周福娣说“翻天覆地”。

  2.1公里的樱花大道,古色古香的老屋外立面,花团锦簇的乡间绿道……如今,张陆湾村实现了美丽升级,越来越多的村民同周福娣一样,感受着村庄“颜值”提升带来的那份惬意。

  近年来,德清以大景区、大花园的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整治、常态长效管理。该县打出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治气治霾”等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组合拳,投入了20亿元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并实现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两个100%”。如今,10个精致小村、35个精品示范村和91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在德清乡间绽放,这些村都变成了“大花园”中的精致“小花园”。

武康城区 通讯员 王正 摄

  美丽乡村先行,美丽城镇紧随其后。2016年开始,德清县把“美丽城镇”建设作为补齐“全域美丽”的发展短板展开攻坚,按照“有文化、有产业、有个性”的标准,提升城镇“颜值”。

  大通桥沿河路一带,是洛舍镇最早的集镇。初夏,河里的美人蕉开得正艳,不远处摇曳着桨声,修旧如旧的民宅旁是沿河而建的景观长廊,这处“梦里水乡”让人陶醉。

  老码头上,“爱心茶水铺”的红色指示牌格外惹眼。两年前,洛舍镇开始改造,老百姓很欢迎,老街上的居民潘信林便开始为施工人员免费供应茶水。“现在老集镇这么漂亮,常常有居民和游客到老码头坐坐,我这个茶水供应点自然就保留了下来,成为一景了。”

  最近,德清“美丽县城”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三纵三横七连”共13条道路的市政道路、城市景观提升和住宅立面改造已全面铺开。一条串起浙工大德清校区、德清高铁站、金鹅山大桥、下跨塘桥,与下渚湖绿道相连接的余英溪绿道近日建成使用。“县城本来就很美,很期待这次提升后的蝶变。”傍晚,市民蔡一丹一如往常,在骑行中感受沿路美景。

  城镇蝶变文为魂

  走在乾元镇谈家弄的青石板路上,一面3D立体彩绘墙上,缝纫机、自行车和黑白电视机等老物件镶嵌其中,述说着小镇曾经的故事;另一边古色古香的居民楼外立面让这里的市井气息变得淡雅恬静;不远处的馀不弄文化中心区,由徐氏故居修建而成的修吉堂国学图书馆日前开馆,三三两两的居民游客正在翻阅古籍,千年古镇的书香渊源静静传承。

乾元镇美丽干净的环境吸引了附近居民在古香樟数下闲聊家常。 通讯员 王正 摄

  “旧城改造把我们老县城的文化底蕴都保留了下来,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多景点可以逛了。”住在谈家弄25号的胡小梅茶余饭后就喜欢在附近散散步,家乡的每一处变化都让她欣喜不已。

  乾元镇是德清的古县城,自公元691年建县以来已有1300多年历史。随着1994年县城搬迁至武康后,乾元的城镇建设投入逐渐减少,建筑陈旧、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凸显。

  “2014年我们启动了美丽城镇建设,以‘见山望水、文化传承、统筹民生’的原则,深挖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打造出一条条风情小弄和古迹景点,重新焕发老城活力。”乾元镇副镇长戴吉强说。

  乾元镇的美丽转身,只是德清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风景线之一。观光胜地莫干山镇将海派风情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启动了庾信北街立面改造、沿街房屋砌青砖等工程,从细节上整治出“精品小镇”。

一步一景的下渚湖二都小镇 记者 叶诗蕾 摄

  江南水乡新市镇,遵循“古镇有新韵,新镇有古韵”的理念,扩大古镇的景区范围,建设停车场、游步线、游客集散中心,让古镇更加宜居宜游。

  毗邻国家湿地的下渚湖二都小镇,充分挖掘防风传说的文化元素,通过防风广场建设、大庙前公园等一系列工程,防风文化特色小镇风貌已现新颜。

  “小镇美,首先是文化美。因地制宜彰显不同区域的山水文化,小城镇整治才能独具个性。”德清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梁建红介绍,在前期大量勘察调研、邀请专家“把脉”的基础上,德清立足西部民国风情、中部吴越风情、东部水乡风情的县域城镇风貌结构,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将文化基因注入小城镇的建筑设计和内涵提升中,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镇一品”的小城镇特色化发展格局。

  据介绍,该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共涉及16个整治对象,463个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完工402个,累计完成投资20.8亿元。

  美丽经济振翅飞

  “上周末,沈园户外营地接待了5000多名游客!”听到这个好消息,德清县舞阳街道山民村党委书记高法林同项目主沈炳才一样欢喜。

德清舞阳街道山民村沈园 通讯员 蔡俊 摄

  今年年初,山民村与湖州沈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以山民村的自然资源资产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入股沈园,年底山民村将获得不低于20万元的分红。“要是沈园经营状况持续向好,村里的分红还会增加。”高法林说。

  曾经,由6个贫困村合并而成的山民村,人口多,面积大,集体经济薄弱。因为美丽乡村建设,村子的命运得以改变。2014年以来,山民村花大力气硬化村道、治理水塘、改造房屋外立面、打造美丽景观带,这些成果如今作价入股沈园。今年下半年,“象月湖”户外休闲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也将在山民村正式启动,高法林打算以同样的方式入股项目,再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美丽资源激活美丽经济,山民村不是个例。在德清,各村卯足了劲儿充分发挥自然风光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生态资源丰富等优势,从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等方面入手,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去年开始,德清县30个乡村向“全域旅游”进发。他们从旅游交通、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与服务、特色活动与项目、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创建。截至目前,五四村、劳岭村、后坞村、蠡山村、二都村5个村已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村庄。从西部山区到东部水乡,从自然风光到历史文化,村落景区可谓百花齐放。

  此外,如雨后春笋般落成的民宿也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目前德清西部山区有200多幢农房出租,平均每幢每年有5万多元租金。全县500多家特色精品民宿充分吸纳当地就业,仅“裸心谷”就吸纳了周边500多村民工作,人均工资收入近5万元。

  无论是村落景区还是精品民宿,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好地方。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德清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实现直接营业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22.3%。

标签:激活 美丽 全域编辑:吴丽燕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