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 新征程

《经济日报》点赞湖州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18-04-20 11:06:16 来源: 经济日报

(原标题:“两山”探源——浙江湖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与自然、环境、生态密不可分。纵览中国的生态文明史,浙江湖州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祥地和坚定践行者,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余村、安吉乃至湖州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得到了“金山银山”。他们在创造自己美好新生活的同时,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有当代意义的鲜活经验。

  湖州自古就有令人赞叹不已的自然禀赋:元初文学家戴表元曾作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点赞湖州的清雅宜居;“苏湖熟,天下足”兼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禅之源”“书画之都”的美誉,更为“湖州山水甲天下”留下醒目注脚。

  如今,世人对湖州的关注,是因为其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开创性实践。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考察,在得知余村关停矿山、靠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民借景致富的情况后,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湖州安吉因此被称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此后,湖州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一路走来,既有痛定思痛的悲壮,也有壮士断腕的决绝,更有始终不渝的坚韧,以及转型发展的喜悦和收获。

  安吉余村村口竖立的“两山”理念纪念碑。记者翟天雪摄

  两块古碑一种基因

  青峦叠翠,竹林葱郁,清泉泻流,村前屋后,桑茶飘香。优良的生态环境总会让人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安吉的“父亲山”与“母亲河”:天目山重峦叠翠,西苕溪墨彩淋漓

  历史为何选择湖州,选择安吉?

  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里竖着两块石碑。一块是清光绪年间的《阖村公禁碑》,碑文系禁止砍伐森林的村规民约,由中国近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发起。据记载,吴昌硕出生的安吉县鄣吴村,青峦叠翠,竹林葱郁,清泉泻流,村前屋后,桑茶飘香。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在《鄣南》诗中写道:“……盈盈烟水阔,鸥鹭笑忘归”。1885年,当时在苏州的吴昌硕得知乡人拟制定禁止砍伐森林树木的村规民约,便联合他人共同出资,立碑以告村人:严禁砍伐树木,如有贪图小利,则绝不徇私。

  另一块则是《奉宪禁碑》,立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是一块明确记载护笋养竹的碑刻,此碑现立于安吉县递铺镇关上村村口山坡上。

  这些碑刻是安吉历史上关于生态保护的重要实物资料。可见,安吉人民为保护好这方青山绿水,多以“竖碑刻石”这种庄重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

  “这些行为说明当地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血脉中流淌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基因。”湖州市社科联主席张西廷说。

  安吉境内“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县森林覆盖率75%以上,植被覆盖率保持在76%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均为100%。优良的生态环境总会让人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安吉的“父亲山”与“母亲河”:天目山重峦叠翠,西苕溪墨彩淋漓。

  古人立碑,今人建馆。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他的《关于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聚落的思考》一文中,从更厚重深远的经济历史文化背景阐述了其必要性——我国500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史,至今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50%以上,农业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景观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社区文化是最有泥土芬芳的文化,是最富民间亲情的文化。

  “安吉生态博物馆不只是将文物搬到博物馆里,而是以分散的馆群形式将其保留在文化的原生地。”安吉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彭忠心介绍。如今,建馆的初衷已达到了预期效果:群众对大自然的天然感情在文化层面得到提升;生态理念转化成生态文化;对青年学生普及了生态知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尊严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安吉曾经是浙江省的20个贫困县之一,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安吉走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立县”之路,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成就了全县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安吉人却发现美丽家园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环境破坏,生态恶化,黑烟滚滚,污水横流。以致1998年,国务院专门发出黄牌警告,将安吉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

  余村水泥厂所在地今昔对比。(资料图片)

  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不断出台,过去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小造纸被相继叫停。安吉人在困难的处境中思索变革之路,终于认识到安吉的优势是山水文化景观,潜力也是山水文化景观,安吉应该依靠生态优势,走“生态立县”之路。1999年,时任安吉县委书记的戚才祥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但这项提议却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重压之下,安吉上下对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和谐关系的理性认识还是占了上风,“生态立县”得以艰难推行。特别是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后,安吉绿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如今,安吉已拥有众多生态美誉:全国首个生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首批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县、联合国人居奖首个获得县……

  “睁开眼睛看见绿水青山,就是一种获得感,我们是把安吉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的。”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说。

  余村关矿之后

  余村从卖石头转型“卖风景”,通过10多年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80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1962年,美国女作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发表,这是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书中描述了这样可怕的场景:大量的化肥、除草剂、杀虫剂使用,对土壤、水源与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鸡鸭鱼鸟甚至孩子都得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怪病而失去了生命,蓬勃的春天因此变得寂静。该书出版后轰动一时,由此引发的广泛讨论与关注,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专门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

  余村,也一度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关系。余村天合旅行社总经理潘春林说起那段历史仍是心有余悸:“1989年,我16岁,主要工作就是把石头从石灰窑运到水泥厂,一车拉8吨左右,能挣20元到30元。我个头不到一米七,背石头没多久,腰就损伤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根治。当时,为了多挣点钱,每天早出晚归,吃饭都是站着吃。最可怕的是,每天都不知道能否平安回家,我姐夫就是炸石头时重伤致死的。”

  时任余村村党支部书记的鲍新民回忆说,1986年前后,余村成了供应石灰石的主要矿区,由于经济效益可观,余村冷水洞、罗子坞、卫山3个矿山同时开采,最多时年开采量达到24万吨,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最高时达到了300多万元。

  对大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导致了惨痛后果。3个石灰岩矿几乎每天炸山都要放100多炮,尘雾遮天蔽日,村里的小溪全部被灰土覆盖,山体也被炸得丑陋不堪。许多余村人都记得,村里企业最红火的时候,余村的河里没有活鱼了,石灰浆把鱼都呛死了。村里人出趟门,回来眉毛、头发都是白的,全是粉尘!

  难以为继的发展方式,伴随着安吉县1999年生态立县战略的实施,开始终结。2004年底,余村石矿全面停产,随后该矿山进行了复垦复绿。

  2005年,就在余村关矿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急剧下降,而村里的其他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余村陷入了迷茫。就在这个关键的节点,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调研。

  余村会议室里,鲍新民操着浓郁的安吉余村口音,开始了工作汇报。天荒坪镇原镇党委书记韩树根在一旁为鲍新民当翻译。当听到鲍新民说到“从2003年到2004年,余村将3个矿全部关停,村集体收入也从1994年、1995年的300多万元下降到20多万元”时,习近平同志问:“你们有这么好的效益,为什么不继续下去?”

  鲍新民回答说,原因有三个:一是安吉县实施了生态立县战略,下令关矿;二是炸山不安全,导致不少人伤残;三是环境污染太严重。

  习近平同志赞许道: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你们村下一步要走什么路?

  鲍新民答:走绿色发展之路。村里已有了8家农家乐,住一晚2顿饭只要30元;另外荷花山、隆庆园的生态旅游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听完汇报,习近平同志作了20多分钟的讲话,正是在这次讲话中,他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习近平同志还鼓励安吉干部群众,在安吉能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吉今后要扎扎实实走一条生态之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今日余村美如画。夏鹏飞摄

  习近平同志的肯定和鼓励,让余村更坚定了“生态兴村”的发展之路。此后,余村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余村的经验已走出安吉,走出湖州,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如今的余村,群山环抱,秀竹连绵,植被覆盖率高达96%。那些因为炸山不能恢复原貌的裸露山体,已建成矿山遗址,让人们铭记一味牺牲环境换经济效益的沉重代价。村中间矗立的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石,路边鲜红的“两山会址公园”6个大字十分醒目。

  2005年以来,余村从卖石头转型“卖风景”,通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余村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等10多项荣誉。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8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95元,分别较2011年提升了192%和101%,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2017年11月17日,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余村领取了“全国文明村镇”的奖牌,并成为上台发言的7位代表之一。

  一片叶子与一竿翠竹

  从绿色资源、绿色产业到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充分展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内涵,茶产业和竹产业是湖州践行“两山”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典型的例证

  浮玉有嘉禾,香飘十万里。安吉白茶生长于原始植被丰茂的浙西天目山北麓,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绿茶的2倍到4倍。从高山深处的一株白茶发轫,安吉白茶如今已颇具规模。

  2003年4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白茶的发源地——安吉溪龙乡调研,站在万亩茶园里,他对安吉白茶富民产业发展高度评价,并称赞道:“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那还是在1997年10月,溪龙乡黄杜村的盛阿伟开始种白茶。当时的黄杜村是个贫困村,尽管村民在丘陵上种满了红竹、板栗、杨梅和辣椒,但收入还是十分微薄。一开始,盛阿伟只在向阳的丘陵坡地种了一亩白茶,到了1999年清明时节,他赚到纯利润近5000元。于是,他在当年秋天又增种了八亩白茶,到2001年春,又获利3万元。

  如今,已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盛阿伟回忆起全村人的种茶历程,满是自豪:“我们村420户人家,1518人,一共有1.2万亩白茶,可谓是家家有茶园,人人从事茶产业。”不仅如此,黄杜村村民还在安吉县各个乡镇承包茶山近两万亩,有的黄杜村村民甚至还到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地种植白茶,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安吉茶园。记者李佳霖摄

  身兼安吉白茶协会会长、浙江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许万富,也是受“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句话的启发,2007年从做酒店改行做白茶行业。

  “这句话让我感到白茶行业隐藏着巨大的商机。”许万富是安吉最早做白茶订单农业的,带动近300农户共同致富。10多年来,宋茗白茶公司已拥有10000亩茶叶基地,流转了2600亩荒地,并于2012年开始做茶博园,推动一三产融合,将种植、销售、休闲、旅游度假、酒店及白茶博览园等联动发展。

  安吉白茶产业从无到有,最终发展成安吉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规范化茶园管理、品质化生产加工、一体化品牌推广和多元化市场营销”的发展道路。如今安吉白茶的种植规模超17万亩,2017年,白茶总产量达到1860吨,总产值24.74亿元。同时,安吉农民白茶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达19.8万人(全县46万人口),有茶园证的1.68万人。2017年,仅白茶一项,就为安吉农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

  安吉人不仅卖白茶,还在白茶园内建起了帐篷客度假酒店,在茶园里拍摄了电视剧《如意》,将茶园变成了景区。安吉白茶这片“叶子”,就是安吉农民的绿色银行,白茶业的发展完美地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未出土前便有节,待到凌云总虚心。竹子的材质和品格一直被人称道。素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的湖州市安吉县森林覆盖率达71.1%,该县拥有林地面积207.5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8万亩。安吉充分利用竹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竹子产业链越拉越长。

  因为爱竹而从事竹产业的陈永兴,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竹痴”。2000年至今,陈永兴的浙江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逐步布局全竹产业链。其竹产品因绿色品质和独具创新创意的设计元素,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使用地板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外露天景观专用地板。

  在安吉县竹产业局局长王凌峰看来,竹产业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是一条“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链。

  长在山上竹成景,藏在土里笋变金,砍下山来成为宝,竹叶做饮料,竹竿做地板,竹根做根雕。竹子变成了能吃(竹笋)、能喝(竹饮料、竹酒)、能居(竹房屋、竹家具)、能穿(竹纤维衣被毛巾袜子)、能玩(竹工艺品)、能游(竹子景区)的时尚用品,形成了8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产品格局。

  现在安吉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1个,总面积20余万亩。2017年,安吉县竹产业相关企业总数达12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全行业实现总产值210亿元,全县竹产业产品自营出口量达到24.3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11.0%。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等5个指标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

  从绿色资源、绿色产业到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充分展示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内涵,可以说,茶产业和竹产业已成为湖州践行“两山”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典型的例证。

  安吉大竹海(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型之痛与转型之利

  太湖岸边,一块巨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格外醒目。做好“生态+”文章,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湖州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早年办了一家油脂化工企业,但那些年我们村环境破坏得很严重,空气有异味,河水被污染。后来,政府派工作组来动员‘低小散’企业关门时,我是最早响应的。因为这件事,很多媒体都来报道我,我一下子成了‘红人’。有一段时间,村里也有一些人,说我为了出名那么早关厂,害得他们都没有了经营门道,弄得我心理压力很大。”说到转型之痛,湖州南浔区荻港渔庄创办人徐敏利打开了话匣子。

  2013年以来,湖州市以环境保护机制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全市印染、造纸、制革、化工4大行业243家企业,关停80家、搬迁入园10家、提升153家,同时淘汰“低小散”企业2000多家。徐敏利的油脂厂正是其中之一。

  关厂之后,如何生活?头脑灵活的徐敏利想到了开渔庄。原来,在荻港古村,有保存完好的1.4万公顷桑基鱼塘,有着2500多年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塘中养鱼、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循环农业模式。荻港渔庄依托环境改善和文化底蕴,生意越来越好。徐敏利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个来荻港渔庄的游客都能‘看得见水、吃得到鱼、记得住乡愁’。”

  做好“生态+”文章,走绿色发展之路,在湖州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湖州吴兴区美欣达集团原为一家传统印染企业,眼见着生态环境硬约束越来越严,公司开始主动转型。2016年,公司确立了以绿色环保产业为主导、现代金融和健康服务产业为两翼的产业构架,并明确了以垃圾焚烧为核心产业。

  走进吴兴区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这个矿山企业更像是一个公园,整座矿山郁郁葱葱,有瀑布、喷泉、凉亭……公司主打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绿色循环经济两个板块,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做生态的转型。在这里,一块石头从粉碎、加工、筛分、冲洗再到输送、装船,大约2000米的路程,全部通过密闭的输送带运输。

  公司总经理姚绍武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对砂石有着特殊的情结。在他眼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新开元建设的是绿色矿山、美丽矿山,而且能生产出有创意的产品。“矿山开采产生的每吨污水中含有3%的‘废渣’,通过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分离并回收污水中的细沙和微细泥,将其做成泥饼,用于制造加气混凝土、多孔砖、陶瓷花盆以及水泥料的原料。”姚绍武兴奋地说。

  南太湖的发展始终是习近平同志牵挂的一个地方。2006年8月,习近平同志来湖州调研时指出,“要做好南太湖综合治理开发的文章”,并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南太湖开发思路。

  拥有一个生态的太湖是南太湖发展的前提和根基。几年来,太湖沿岸搬迁全部涉污企业。当地累计投入20多亿元,清除太湖水面养殖围网,关闭了水泥厂、纸厂、印染厂、饲料厂等全部涉污企业,实现工业污染零排放。

  他们实施渔民居住上岸工程,投入资金超3亿元,拆除居家船和辅助船只230条,建造了3万多平方米的渔民新村,安置渔民750多人,每年减少直排太湖的生活污水60余万吨。

  小梅港旧貌换新颜。(资料图片)

  在朱玉林的记忆里,太湖就是他的家。过去,他家三世同堂挤在一艘船上,吃喝拉撒都不上岸。他捕过鱼,打过工,也跑过运输。搬到岸上的渔民新村居住后,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游艇驾驶员。他的儿子朱良荣就是太湖小梅村的会计,家里一年有近50万元的收入。

  物业、安保、游艇驾驶、蓝藻打捞队……好生态也带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像朱玉林这样的渔民,都从绿水青山中尝到了甜头。

  太湖岸边,一块巨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南太湖也吸引了一大批休闲旅游度假项目纷至沓来,先后引进建设了南太湖新地标——中国首家水上五星月亮酒店和古木博物馆等。

  让旧厂房“转身”成“梦工厂”,这是让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东民觉得转型最成功的“神来之笔”。

  瑞森纸厂是一家成立于1958年的国有造纸企业,鼎盛时期拥有员工近千人。2006年,湖州市对瑞森纸厂进行了关停后,太湖旅游度假区引进了湖州影视城项目。规划用地约3000亩,计划总投资近80亿元。自去年以来,已有《楼外楼》《建军大业》《远大前程》等影视拍摄剧组陆续进驻。

  “溪水潺潺流,流出诗篇;芦花轻轻摇,美了画卷;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千山叠翠,万顷连绵;才勾起乡愁,又唱起乡恋……”这首在太湖畔听到的《绿水青山》的歌,唱出了如今湖州人的心境。

  “洋家乐”淌金流银

  2008年起,湖州在全国率先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先后建成市级美丽乡村537个。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带动了高端民宿、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安吉践行“两山”理念的又一创举。面临工业文明的冲击,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是发展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研究提出,医治“城市病”“工业病”的解药,不在西方,在东方;不在城市,而是乡村。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更是为中国乡村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与无限机遇。

  2008年起,湖州在全国率先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先后建成市级美丽乡村537个,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带动了高端民宿、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对经济困顿、生态恶化的过去印象深刻:2011年的鲁家村,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鲁家村的小火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7年过去,朱仁斌在村里又多了一个身份——明星导游。“看,这是竹园农场,这是中药农场,这是高山牧场……我们已先后引进18个业态不同的家庭农场来推动乡村旅游。2017年鲁家村的游客接待量达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50万元。”坐在鲁家村阿鲁阿家号小火车上,朱仁斌兴奋地向游客介绍。

  鲁家村通过创新美丽乡村模式,数年间累计引进商业资本约20亿元,流转土地7000多亩,每年产生收益420万元左右,一度负债累累的村集体,资产达到了1.4亿元,201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5万元。

  朱仁斌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安吉乡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如今,鲁家村村民除了在村里从事各种职业,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是股东。鲁家村2200名村民每人都有一本股权证,2014年的时候,鲁家村的村民股权一股价值375元,现在则涨到1.95万元。”朱仁斌介绍说。

  2016年底,鲁家村成立了美丽乡村“两山”培训学院,并成为浙江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千名好支书”的现场培训基地。未来,学院培训收入将十分可观,而衍生出来的模式还将为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从建设、设计、技术到资本的全方位服务。

  行走在湖州的美丽乡村之间,处处可见与大自然高度契合的美景、美村,以及美丽的财富增长模式。

  进入早春二月,湖州长兴县林城镇万亩梅园里梅花竞相开放,只见红梅如霞,白梅似雪,梅海里游人如织。长兴县林城镇号称“中国红梅之乡”。目前长兴红梅面积已达1.2万多亩,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了5000余户梅农致富。

  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万亩梅园。许旭摄

  景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的莫干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江南第一山”美誉。2007年,从上海骑车赴莫干山旅游的南非小伙子高天成一眼看中了青山环抱的“三九坞”小村庄。当他听说村里农房大多闲置时,立刻与朋友们租下6间大房子,租期15年。从此,他们以环保理念将泥坯房改建为低碳型“三九坞乡村会所”,这里成了德清莫干山“洋家乐”的发源地。近年来,德清莫干山已吸引南非、英、法等18个国家外籍人士前来投资。

  如今,德清县共有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特色民宿150余家。2017年,高端民宿接待游客49.8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5.8亿元。

  “洋家乐”最大特色是生态环保。以裸心谷为例,这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贯彻到了设计、建造及管理的全过程。在设计环节,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自然的原汁原味,在建造过程中,全部采用绿色环保材料。裸心谷内的树顶别墅和夯土小屋还获得了建筑行业的最高荣誉LEED国际绿色建筑铂金级认证。

  在上海开巴西柔术健身馆的巴西人佩雷拉先生,带母亲来莫干山旅行,就住在裸心堡。他说他去中国的许多地方旅游过,但从这里的房间窗户看到的山景是最美的。

  在“洋家乐”的带动下,德清县各种倡导自然、生态、环保的农家乐也逐步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莫干山国际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和德清东部水乡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两大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当莫干山的乡村旅游有效连接了城市需求和乡土资源时,发挥出了惊人的魅力。衍生而来的配套产业、出租农房和流转土地等方式,让村里的沉睡资产变成了现实资本。莫干山一带的60多家“洋家乐”,带动的农民房屋出租收入、流转土地收入等财产性收入超过1.83亿元。

  德清莫干山“洋家乐”裸心堡外景。 (资料图片)

  湖州市委原主要负责人分析认为,湖州围绕打造“乡村旅游第一市”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由“农家乐”到“乡村游”到“乡村度假”再到正在形成的“乡村生活”的湖州之路,将绿水青山变成了百姓参与、共得实惠的“金山银山”。

  “这是对世界的一个创造”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随着“两山”理念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开花、结果,我们可以在学习推进“两山”理念时,得到更多的启示

  随着“两山”理念在湖州、浙江乃至全国落地、开花、结果,这一理念已成为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重大生态文明理念创新。

  2016年5月,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的报告。在这样级别的国际性大会上,专门就一国的生态实践发布报告,并不多见。与会专家学者更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与成就不吝赞美之词: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已走向世界;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中国绿色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这是对世界的一个创造。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都闪耀着“两山”理念的光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过多次讲话、论述和批示,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APEC蓝”“乡愁”等更是早已成为流行语。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系统梳理“两山”理念的缘起与成型,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思考,并在实践工作中反复验证、厚积薄发的成果。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就已将生态平衡等理念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他力主立足实际发展生态农业,要求“资源应综合开发,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者效应的协调统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重视增长方式转变。2005年8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时指出:“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懂得机会成本,善于选择,学会扬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这篇凝聚了“两山”理念的精华和核心的文章,发表时间与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安吉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隔不到10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习近平同志围绕“两山”理念、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例如,他多次强调:“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等等。

  10年之后的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两山”理念被正式列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在沿海重镇,在西部边陲,在草原大漠,在极地高原,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结出了累累硕果。而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心愿和心声,更是中国给世界贡献的生态大礼包。

  回望来时路,是为了将今后的路走得更好。在湖州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陈晓看来,湖州之所以能成为“两山”理念落地的先锋,与当地有很好的制度激励、机制保障是分不开的。当然,人民群众于其中的首创精神也值得肯定。事实上,追溯“两山”理念的来路,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第一,湖州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抓住了发展机遇,成长为绿色发展、生态秀美的典范。这其中,敢为人先、务实创新、义利并重的湖商精神功劳不小。

  第二,对乡村文明的时代价值要有再认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留得住人。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让农民更加便利、高效地享受医疗、教育、信息等服务。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的生态经济不仅仅只是一种新兴产业,更是基于新理念、新价值、新财富观的新经济模式。

  第三,要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宝库。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积累下了人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的宝贵经验智慧。在加快“两山”理念转化为更多成果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富矿。

  第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过程中贡献给世界的财富。这个生态文明,不是对西方城市文明的重复,而是立足中国国情、资源禀赋、人文情怀之上的一种创造,是世界多元化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诚如浙江大学“两山”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雪兵所言:“两山”理念是引领中国和世界绿色化发展道路的真理,已经并且仍将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引导力。

  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里,4个新的部门都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这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我国将集中更多核心资源,在更高层面上推进生态文明战略。进入新时代,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生态文明建设,势必更加精彩。

标签:生态编辑:王艺潼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